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消费行为调查研究--以武汉市高校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2章 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消费需求供给分析 | 第19-25页 |
| 2.1 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消费定义 | 第19-21页 |
| 2.1.1 网络分期贷款 | 第19-20页 |
| 2.1.2 消费行为 | 第20-21页 |
| 2.2 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 2.3 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供给分析 | 第22-25页 |
| 第3章 武汉市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消费问卷调查分析 | 第25-51页 |
|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25-27页 |
| 3.1.1 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 3.1.2 问卷前测 | 第26页 |
| 3.1.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6-27页 |
| 3.2 问卷分析 | 第27-51页 |
| 3.2.1 不同学校问卷分析 | 第27-44页 |
| 3.2.2 不同性别问卷分析 | 第44-51页 |
| 第4章 影响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51-55页 |
| 4.1 学校及性别差异 | 第51页 |
| 4.2 消费水平及消费点 | 第51-52页 |
| 4.3 网贷消费认知及接受度 | 第52-53页 |
| 4.4 还款承载能力及方式 | 第53-55页 |
| 第5章 大学生在网络分期贷款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 第55-59页 |
| 5.1 面临高利贷风险 | 第55-56页 |
| 5.2 消费观念被误导 | 第56页 |
| 5.3 面临维权申诉风险 | 第56-59页 |
| 第6章 促进大学生良性使用网络分期贷款的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 6.1 社会方面 | 第59-61页 |
| 6.1.1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 第59-60页 |
| 6.1.2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 第60-61页 |
| 6.2 高校方面 | 第61-63页 |
| 6.2.1 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和管理 | 第61-62页 |
| 6.2.2 为大学生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 第62-63页 |
| 6.3 家庭方面 | 第63-65页 |
| 6.3.1 为大学生提供合理生活费用 | 第63-64页 |
| 6.3.2 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积极配合 | 第64-65页 |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件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