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及外延 | 第13-16页 |
2.2 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 第16-19页 |
2.3 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21页 |
3 理论基础与框架构建 | 第21-29页 |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3.2 可接受变化极限理论(LAC) | 第22-24页 |
3.2.1 LAC理论的管理目标及指标标准 | 第23-24页 |
3.2.2 LAC理论框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4页 |
3.3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框架构建 | 第24-29页 |
3.3.1 游客意愿支付下的承载力研究 | 第24-25页 |
3.3.2 效用最大化理论 | 第25-29页 |
4 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 | 第29-39页 |
4.1 选择实验法 | 第29-30页 |
4.2 条件logit模型 | 第30-32页 |
4.3 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 第32-39页 |
4.3.1 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内容 | 第32-34页 |
4.3.2 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4-35页 |
4.3.3 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水平设计 | 第35-39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9-49页 |
5.1 研究区域 | 第39页 |
5.2 数据收集 | 第39-41页 |
5.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4页 |
5.3.1 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42-43页 |
5.3.5 游客行为学分析 | 第43-44页 |
5.4 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44-49页 |
5.4.1 游客环境属性偏好分析 | 第44-46页 |
5.4.2 环境属性承载力计算 | 第46-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对策与建议 | 第50-51页 |
6.3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A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