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生物学论文--农业生态学论文

稻麦轮作田下垫面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特征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0页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站点描述与数据处理第12-19页
    2.1 观测点介绍第12-13页
    2.2 观测仪器介绍第13-15页
    2.3 数据处理第15-19页
第三章 观测时期气象背景场及通量特征分析第19-25页
    3.1 气象背景场分析第19-22页
    3.2 通量整体变化特征第22-24页
    3.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通量特征分析第25-35页
    4.1 各时期的平均通量特征分析第25-28页
    4.2 日变化特征分析第28-33页
    4.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五章 土壤温湿度及风速对能量分配的影响第35-47页
    5.1 各时期土壤温湿度及风速对能量分配的影响第35-42页
    5.2 各时期土壤温湿度及风速日变化对能量分配日变化的影响第42-46页
    5.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水稻田上方LAS和EC观测结果的对比第47-58页
    6.1 通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第47-48页
    6.2 利用源区模型分析风速和风向的影响第48-53页
    6.3 个例分析第53-56页
    6.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7.1 主要结论第58-59页
    7.2 创新点第59页
    7.3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PM10中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长江中下游地区边界层结构对污染物影响的观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