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东方脸:一个跨文化的眼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面孔可信度 | 第11页 |
1.2 面孔可信度评价及其重要性 | 第11-12页 |
1.3 面孔可信度的相关研究 | 第12-17页 |
1.3.1 面孔可信度的加工特点 | 第12-13页 |
1.3.2 面孔可信度评价的神经机制 | 第13-14页 |
1.3.3 面孔可信度评价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3.4 面孔可信度与情绪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4 不同特质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 | 第17-20页 |
1.4.1 不同情绪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 | 第17-18页 |
1.4.2 东西方文化下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 | 第18页 |
1.4.3 不同种族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 | 第18-19页 |
1.4.4 不同文化下情绪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 | 第19-20页 |
2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0-21页 |
2.3 研究设计 | 第21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2.4.2 实际意义 | 第22-23页 |
3 实验一 | 第23-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30页 |
3.2.1 被试 | 第23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3.2.4 实验设计 | 第24页 |
3.2.5 实验程序 | 第24-25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25-28页 |
3.2.7 讨论 | 第28-30页 |
4 实验二 | 第30-40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0-40页 |
4.2.1 被试 | 第30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4.2.3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4.2.4 实验设计 | 第31页 |
4.2.5 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4.2.6 数据分析 | 第32-38页 |
4.2.7 讨论 | 第38-40页 |
5 总讨论与结论 | 第40-43页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研究不足 | 第4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