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详细摘要 | 第11-14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4-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3-36页 |
1.1.1 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 第23-25页 |
1.1.2 世界能源形势及煤炭产业发展趋势 | 第25-30页 |
1.1.3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1.1.4 国内主要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 第31-35页 |
1.1.5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 第35-3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6-3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6-3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1.2.3 目前研究评述 | 第39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9-4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39-4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0-4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41-4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42-45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分析 | 第45-59页 |
2.1 国际化理论 | 第45-50页 |
2.1.1 企业国际化内涵 | 第45-46页 |
2.1.2 企业国际化动因 | 第46-48页 |
2.1.3 企业国际化路径 | 第48-49页 |
2.1.4 企业国际化阶段 | 第49-50页 |
2.2 风险管理 | 第50-54页 |
2.2.1 风险的基本内涵 | 第51页 |
2.2.2 国际化风险识别 | 第51-53页 |
2.2.3 国际化风险评估 | 第53-54页 |
2.2.4 国际化风险防范 | 第54页 |
2.3 熵理论 | 第54-58页 |
2.3.1 熵的内涵 | 第54-55页 |
2.3.2 信息熵 | 第55-56页 |
2.3.3 相关应用研究 | 第56-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辨识 | 第59-91页 |
3.1 风险辨识 | 第59-62页 |
3.1.1 风险辨识的内涵 | 第59页 |
3.1.2 风险辨识的原则 | 第59-60页 |
3.1.3 风险辨识的方法 | 第60-62页 |
3.1.4 风险辨识的程序 | 第62页 |
3.2 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第62-65页 |
3.2.1 风险管理框架分析 | 第63-64页 |
3.2.2 风险管理框架构建说明 | 第64-65页 |
3.3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辨识 | 第65-73页 |
3.3.1 风险辨识依据 | 第65-67页 |
3.3.2 风险辨识类别 | 第67-68页 |
3.3.3 风险辨识路径 | 第68-70页 |
3.3.4 风险类型划分 | 第70-73页 |
3.4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分析 | 第73-90页 |
3.4.1 政治风险 | 第75-77页 |
3.4.2 政策风险 | 第77-80页 |
3.4.3 经济风险 | 第80-81页 |
3.4.4 文化风险 | 第81-83页 |
3.4.5 管理风险 | 第83-85页 |
3.4.6 资金风险 | 第85-87页 |
3.4.7 技术风险 | 第87-88页 |
3.4.8 市场风险 | 第88-9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四章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评估 | 第91-121页 |
4.1 风险评估 | 第91-92页 |
4.2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熵 | 第92-95页 |
4.2.1 风险熵的应用分析 | 第92-93页 |
4.2.2 国际化投资风险熵的提出 | 第93页 |
4.2.3 国际化投资风险熵体系分析 | 第93-95页 |
4.3 建立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 | 第95-98页 |
4.3.1 建立指标体系原则 | 第95-96页 |
4.3.2 风险指标体系分析 | 第96-98页 |
4.3.3 风险指标变量赋值 | 第98页 |
4.4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熵评估模型 | 第98-102页 |
4.4.1 构造评估矩阵 | 第99页 |
4.4.2 评估矩阵标准化处理 | 第99-100页 |
4.4.3 计算熵值 | 第100页 |
4.4.4 计算熵权 | 第100页 |
4.4.5 确定风险值 | 第100-101页 |
4.4.6 确定总风险 | 第101-102页 |
4.5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评估分析 | 第102-109页 |
4.5.1 评估专家的选取 | 第102-103页 |
4.5.2 风险级别的划分 | 第103页 |
4.5.3 实例分析 | 第103-109页 |
4.6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项目评价分析 | 第109-120页 |
4.6.1 投资目标市场界定 | 第109-112页 |
4.6.2 投资项目评价模型 | 第112-114页 |
4.6.3 投资项目评价分析 | 第114-120页 |
4.6.4 投资项目决策分析 | 第12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防范 | 第121-147页 |
5.1 风险防范 | 第121-124页 |
5.1.1 风险防范的内涵 | 第121页 |
5.1.2 风险防范的基本手段 | 第121-124页 |
5.2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 第124-127页 |
5.3 国际化准备阶段 | 第127-132页 |
5.3.1 审慎选择目标对象 | 第127-128页 |
5.3.2 国际化路径选择 | 第128-130页 |
5.3.3 合理评估目标价值 | 第130-131页 |
5.3.4 国际化人才储备 | 第131-132页 |
5.4 国际化筹建阶段 | 第132-138页 |
5.4.1 选择恰当投资方式 | 第132-133页 |
5.4.2 掌握商务谈判技巧 | 第133-134页 |
5.4.3 科学的资本运营 | 第134-136页 |
5.4.4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 第136-137页 |
5.4.5 构建科学组织架构 | 第137-138页 |
5.5 国际化经营阶段 | 第138-144页 |
5.5.1 打造国际化管理团队 | 第138-139页 |
5.5.2 实施本土化经营 | 第139-140页 |
5.5.3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 | 第140-141页 |
5.5.4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第141-142页 |
5.5.5 科学的利润分配模式 | 第142-143页 |
5.5.6 及时应对经济局势变化 | 第143-14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44-1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7-148页 |
6.2 创新点 | 第148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4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9页 |
致谢 | 第159-161页 |
作者简介 | 第1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1页 |
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61-163页 |
附录一 | 第163-169页 |
附录二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