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cat | 第6-8页 |
序言 | 第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胶质瘤干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中间质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 第13-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3-16页 |
1. 主要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13页 |
2. 恶性转化间质细胞株的克隆和培养 | 第13-14页 |
3. 恶性转化细胞的染色体分析 | 第14页 |
4.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状况 | 第14-15页 |
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第15-16页 |
6. 致瘤实验 | 第16页 |
7. 荷瘤鼠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DSCs)的检测 | 第16页 |
实验结果 | 第16-21页 |
1. 恶性转化间质细胞的肿瘤属性 | 第16-17页 |
2.恶性转化细胞的标志物鉴定 | 第17-18页 |
3. 恶性转化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干性特征 | 第18-20页 |
4. 恶性转化细胞的致瘤性分析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3页 |
1.胶质瘤微环境中的间质细胞能否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细胞起源又是什么? | 第21-22页 |
2.肿瘤微环境间质细胞恶变的细胞分子调控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第二部分:3-BrPA对胶质瘤微环境中恶性转化间质细胞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1.材料 | 第28页 |
2.方法 | 第28-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1.3-BrP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31-32页 |
2.3-BrPA对恶性转化细胞中乳酸分泌的抑制作用 | 第32页 |
3.3-BrPA对糖酵解通路的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研究小结 | 第39-40页 |
综述 | 第40-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