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研究内容 | 第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选题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3页 |
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本质及价值体现 | 第14-20页 |
(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 第14-15页 |
1.“群众”内涵的演变 | 第14-15页 |
2.“政党”与“人民群众” | 第15页 |
(二)群众路线的本质 | 第15-17页 |
1.从“群众路线”的内涵来看群众路线的本质 | 第15-16页 |
2.从“群众路线”的外延来看群众路线的本质 | 第16-17页 |
(三)群众路线的价值分析 | 第17-20页 |
1.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 第17页 |
2.群众需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前提 | 第17-19页 |
3.群众路线的价值体现 | 第19-20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回溯 | 第20-28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 第20-23页 |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群众路线的文化土壤 | 第20-21页 |
2.西方“人本思想”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借鉴 | 第21-22页 |
3.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确立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回溯 | 第23-28页 |
1.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群众路线 | 第23-25页 |
2.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偏移 | 第25-26页 |
3.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演进 | 第26-28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 | 第28-36页 |
(一)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 第28-30页 |
1.世情的新变化 | 第28-29页 |
2.国情的新变化 | 第29页 |
3.党情的新变化 | 第29-30页 |
4.社情的新变化 | 第30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发掘 | 第30-33页 |
1.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逻辑起点 | 第30-31页 |
2.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遵循 | 第31-32页 |
3.提高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 第32-33页 |
(三)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 第33-36页 |
1.践行为民宗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第33-34页 |
2.发扬务实作风,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第34页 |
3.保持清廉本色,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第34-36页 |
四、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现状分析及基本方法 | 第36-49页 |
(一)践行群众路线对基层党和政府的要求 | 第36-38页 |
1.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者 | 第36页 |
2.基层社会利益的整合者 | 第36-37页 |
3.基层社会自治的引导者 | 第37-38页 |
4.基层社会稳定的推动者 | 第38页 |
(二)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现状分析 | 第38-44页 |
1.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成效 | 第38-40页 |
2.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42-44页 |
(三)基层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 | 第44-49页 |
1.必须坚持群众观点,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 第44-45页 |
2.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 第45页 |
3.必须优化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 第45-46页 |
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 第46页 |
5.必须坚持深入基层,鼓励动员群众参与 | 第46-47页 |
6.必须坚持整风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第47页 |
7.必须坚持制度建设,常态巩固执政根基 | 第47-49页 |
五、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