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抗滑桩优化设计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2 桩间土拱效应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3 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抗滑桩桩土相互作用和桩内力计算 | 第22-38页 |
2.1 桩间的土拱效应分析 | 第22-23页 |
2.2 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 | 第23-25页 |
2.3 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分析 | 第25-32页 |
2.3.1 悬臂桩法 | 第25-26页 |
2.3.2 极限地基反力法 | 第26-27页 |
2.3.3 弹性地基反力法 | 第27-28页 |
2.3.4 桩体嵌固段内力计算 | 第28-30页 |
2.3.5 非弹性地基反力法 | 第30页 |
2.3.6 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 | 第30页 |
2.3.7 弹塑性地基反力法 | 第30-31页 |
2.3.8 有限元法 | 第31页 |
2.3.9 对各种内力的计算方法评述 | 第31-32页 |
2.4 抗滑桩的设计参数 | 第32-38页 |
2.4.1 抗滑桩的治理效果 | 第32-34页 |
2.4.2 桩的间距的分析 | 第34页 |
2.4.3 桩截面尺寸的分析 | 第34页 |
2.4.4 桩嵌固深度的分析 | 第34-35页 |
2.4.5 抗滑桩设计参数存在的几点问题 | 第35-38页 |
第3章 基于强度折减法边坡加固抗滑桩稳定性分析 | 第38-53页 |
3.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38-39页 |
3.2 抗滑桩的优化设计三维数值分析 | 第39-40页 |
3.3 桩间距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8页 |
3.3.1 桩截面 3m×2m | 第40-43页 |
3.3.2 桩截面 3.5m×2.5m | 第43-45页 |
3.3.3 桩截面 4m×3m | 第45-48页 |
3.4 桩截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3.5 桩嵌固深度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二层岩滑坡抗滑桩稳定性分析 | 第53-73页 |
4.1 滑坡体的工程概况 | 第53-55页 |
4.2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55-56页 |
4.3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6页 |
4.4 桩截面与桩间距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63页 |
4.4.1 桩截面 3m×2m的合理桩间距的分析 | 第56-59页 |
4.4.2 桩截面 3.5m×2.5m的合理桩间距的分析 | 第59-61页 |
4.4.3 桩截面 4m×3m的合理桩间距的分析 | 第61-63页 |
4.5 桩嵌固深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4.6 不同库水位下考虑合理桩截面尺寸 | 第64-67页 |
4.6.1 175m库水位下不同桩截面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4.6.2 145m库水位下不同桩截面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7 库水位不同的下降速率对边坡的影响分析 | 第67-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