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用玻璃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太阳能电池研究发展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概述第14-21页
        1.3.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第15-17页
        1.3.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浆料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3.3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浆料的原材料的研究第17-21页
    1.4 太阳能电池浆料用玻璃粉的研究第21-24页
        1.4.1 正面银浆用玻璃粉的研究第22-23页
        1.4.2 背面银浆用玻璃粉的研究第23页
        1.4.3 背面铝浆用玻璃粉的研究第23-24页
    1.5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1.5.1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24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4页
    2.1 实验方案设计原则第26-28页
        2.1.1 形成玻璃的条件第26页
        2.1.2 形成玻璃的物质第26-27页
        2.1.3 玻璃粉的润湿性第27-28页
        2.1.4 玻璃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第28页
        2.1.5 玻璃粉的热膨胀性能第28页
    2.2 实验部分第28-32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28-30页
        2.2.2 玻璃粉的制备第30-31页
        2.2.3 浆料的制备、印刷、烧结工艺第31-32页
    2.3 性能表征方法第32-34页
        2.3.1 差示扫描量热仪第32页
        2.3.2 X-射线粉末衍射仪第32页
        2.3.3 激光粒度分析仪第32-33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3页
        2.3.5 四探针测试仪第33页
        2.3.6 太阳能电池单体测试仪第33-34页
第三章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用玻璃粉的研究第34-55页
    3.1 Pb-Te-Si-B体系玻璃粉组分含量的调整对玻璃粉性能的影响分析第34-42页
        3.1.1 Ti-V组分变化对玻璃粉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3.1.2 Si-B组分变化对玻璃粉的影响第35-36页
        3.1.3 Li-Na组分变化对玻璃粉的影响第36-38页
        3.1.4 Pb-Zn组分变化对玻璃粉的影响第38-39页
        3.1.5 Pb-Te组分变化对玻璃粉的影响第39-40页
        3.1.6 P的加入对玻璃粉的影响第40-42页
    3.2 玻璃粉球磨工艺的优化第42-51页
        3.2.1 玻璃粉的球磨工艺正交优化实验第42-45页
        3.2.2 玻璃粉的球磨工艺单因素优化实验第45-49页
        3.2.3 玻璃粉分级球磨优化实验第49-51页
    3.3 无铅玻璃粉的研究及形成玻璃的条件第51-53页
        3.3.1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第51-53页
        3.3.2 Bi-Te-B-Si系无铅玻璃粉的成玻区三元相图第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玻璃粉性能测试及研究第55-73页
    4.1 玻璃浆-硅片烧结工艺的研究第55-62页
        4.1.1 固含量对玻璃浆-硅片表面形貌的影响第55-57页
        4.1.2 烧结时间对玻璃浆-硅片烧结性能的影响第57-60页
        4.1.3 烧结温度对玻璃浆-硅片烧结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4.1.4 玻璃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对玻璃浆-硅片烧结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4.2 正面银浆烧结工艺对电池片电性能的影响第62-72页
        4.2.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第62-63页
        4.2.2 烧结峰值温度T_峰对银浆烧结膜及电池片电性能的影响第63-66页
        4.2.3 烧结时间t对正面银浆烧结膜及电池片电性能的影响第66-68页
        4.2.4 玻璃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正面银浆烧结膜及电池片电性能的影响第68-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MW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硅基异质结光伏器件中超薄氧化硅层的电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