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本文结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概述 | 第13-21页 |
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兴起 | 第13-15页 |
2.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2.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 | 第15-17页 |
2.2.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范围的界定 | 第17-19页 |
2.2.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 第21-33页 |
3.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1-27页 |
3.1.1 产业集群的定义 | 第21-22页 |
3.1.2 产业集群产生原因 | 第22-23页 |
3.1.3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3-25页 |
3.1.4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 | 第25-27页 |
3.2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 第27-33页 |
3.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因 | 第28-30页 |
3.2.2 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状况 | 第33-42页 |
4.1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4.1.1 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历史 | 第33-35页 |
4.1.2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35-37页 |
4.2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布局分析 | 第37-40页 |
4.2.1 空间集中度衡量方法 | 第37-38页 |
4.2.2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分布特点 | 第38-40页 |
4.3 上海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优势分析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42-56页 |
5.1 纽约和上海基本情况的对比 | 第42-43页 |
5.1.1 人口规模、密度和占地面积具有可比性 | 第42-43页 |
5.1.2 大都市特征中具有可比性 | 第43页 |
5.1.3 政治经济地位具有可比性 | 第43页 |
5.2 纽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崛起 | 第43-53页 |
5.2.1 纽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过程 | 第44-47页 |
5.2.2 纽约知识服务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因素分析 | 第47-53页 |
5.3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纽约的对比 | 第53-56页 |
5.3.1 总体状况对比 | 第53-54页 |
5.3.2 集群程度对比 | 第54-55页 |
5.3.3 对比中得到的启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建议 | 第56-65页 |
6.1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56-60页 |
6.1.1 建立生态系统模式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 | 第57-58页 |
6.1.2 以金融业集群为先导模式形成集群生态核心 | 第58-60页 |
6.2 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6.2.1 由下而上培养,突出重点产业 | 第60-61页 |
6.2.2 大力进行人才培养,结合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 第61-63页 |
6.2.3 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协会,将知识服务业做强 | 第63页 |
6.3 总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