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地方自治法论文

论村民自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4页
1. 村民自治的含义、本质属性及其依据第14-19页
    1.1 村民自治的含义第14页
    1.2 村民自治的本质属性第14-15页
        1.2.1 村民自治属于社会自治的范畴第14-15页
        1.2.2 村民自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第15页
    1.3 村民自治的依据第15-19页
        1.3.1 村民自治的历史依据第15-17页
        1.3.2 村民自治的现实依据第17页
        1.3.3 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据第17-18页
        1.3.4 村民自治的理论依据第18-19页
2. 村民自治的实践成效及其法律分析第19-33页
    2.1 村民自治取得的巨大成就第19-24页
        2.1.1 村民自治本身不断地发展完善第20页
        2.1.2 村民逐步树立了公民意识第20-22页
        2.1.3 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框架己基本建立第22-23页
        2.1.4 村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和领导方式开始走向法治化轨道第23-24页
        2.1.5 村民自治对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第24页
    2.2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2.2.1 乡镇政府违法干预村民自治第25页
        2.2.2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不协调第25-26页
        2.2.3 宗族势力影响村民自治第26-28页
        2.2.4 “四大民主”发展不均衡,违法现象严重第28页
    2.3 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法律分析第28-33页
        2.3.1 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第28-30页
        2.3.2 法律制度与村民自治的精神相冲突第30-31页
        2.3.3 村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第31页
        2.3.4 村民自治权利缺乏法律救济途径第31-33页
3. 中国传统社会乡村自治和西方发达国家地方自治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启示第33-38页
    3.1 中国传统社会乡村自治的概况第33-34页
        3.1.1 乡村自治的运作方式第33页
        3.1.2 乡村自治的社会规范第33-34页
        3.1.3 乡村自治组织的职能第34页
    3.2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自治的概况第34-36页
        3.2.1 地方自治的运作方式第35页
        3.2.2 地方自治的社会规范第35页
        3.2.3 地方自治组织的职能第35-36页
    3.3 中国传统社会乡村自治和西方发达国家地方自治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启示第36-38页
        3.3.1 村民自治组织要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第36页
        3.3.2 村民自治要突出服务职能第36-37页
        3.3.3 要重视调解的作用第37-38页
4. 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措施第38-44页
    4.1 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完善程序方面的法律第38-39页
        4.1.1 用法制规范民主选举的程序和方法第38页
        4.1.2 用法制规范民主决策的程序第38-39页
        4.1.3 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各项法律制度第39页
        4.1.4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第39页
    4.2 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坚定其法律信仰第39-40页
        4.2.1 加强普法教育,送法下乡第39-40页
        4.2.2 公正地执法和司法第40页
    4.3 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村委会的独立地位第40-41页
        4.3.1 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纳入法治轨道第40-41页
        4.3.2 以法律的形式落实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指导关系第41页
    4.4 建立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救济途径第41-44页
        4.4.1 建立村民自治权利的司法救济第42页
        4.4.2 建立村民自治权利的行政救济第42页
        4.4.3 建立村民自治权利的调解救济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日本创价学会创价理念研究--以池田大作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