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微乳液中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及其生物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纳米胶囊第9-14页
        1.2.1 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2 纳米胶囊的理化性质及其质量评价第12-14页
    1.3 微乳液第14-15页
    1.4 复凝聚法第15-19页
        1.4.1 复凝聚法的基本原理、步骤第15-16页
        1.4.2 壁材材料第16-19页
    1.5 尼莫地平理化性质及应用价值第19-20页
    1.6 选题思想及其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及基本物化性能分析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化学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2.1 试剂第22-23页
        2.2.2 仪器第23页
    2.3 工艺流程及实验方法设计第23-24页
        2.3.1 实验方法设计第24页
        2.3.2 工艺流程及具体步骤第24页
    2.4 尼莫地平载药纳米胶囊的制备第24-26页
        2.4.1 纳米胶囊的形貌表征第24-25页
        2.4.2 纳米胶囊的粒径分布测定第25页
        2.4.3 纳米胶囊的包封率的测定第25-26页
    2.5 不同反应条件对载药纳米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第26-27页
        2.5.1 尼莫地平药物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第26页
        2.5.2 壳聚糖、明胶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第26页
        2.5.3 复凝聚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第26-27页
        2.5.4 交联剂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第27页
        2.5.5 交联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第27页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2.6.1 纳米胶囊合成的原理第27-28页
        2.6.2 纳米胶囊的形貌与尺寸第28-30页
        2.6.3 粒径分布测定第30页
        2.6.4 FT-IR分析第30-31页
        2.6.5 载药纳米胶囊包封率的研究第31-32页
        2.6.6 不同反应条件对载药纳米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第32-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尼莫地平载药纳米胶囊释放性能研究第36-49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载药纳米胶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第36-38页
        3.2.1 尼莫地平溶解情况第36页
        3.2.2 测定波长的确定第36-37页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7页
        3.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纳米胶囊与尼莫地平原料药的释药性能对比第37-38页
    3.3 不同实验条件对载药纳米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3.1 载药量对载药纳米胶囊体外释放的影响第38页
        3.3.2 壳聚糖/明胶溶液浓度对载药纳米胶囊体外释放的影响第38页
        3.3.3 交联剂含量对载药纳米胶囊体外释放的影响第38页
        3.3.4 交联时间对载药纳米胶囊体外释放的影响第38-39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3.4.1 尼莫地平溶解情况第39页
        3.4.2 标准曲线的确定第39-40页
        3.4.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纳米胶囊与尼莫地平原药的释药性能对比第40页
        3.4.4 药物体外释放模型第40-44页
        3.4.5 不同制剂组成及实验条件对载药纳米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载药纳米胶囊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第49-64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化学试剂与仪器第49-50页
        4.2.1 试剂第49页
        4.2.2 细胞株第49-50页
        4.2.3 仪器第50页
    4.3 实验第50-52页
        4.3.1 实验用溶液配制第50-51页
        4.3.2 实验细胞培养第51页
        4.3.3 细胞形态分析第51页
        4.3.4 细胞毒性实验第51-52页
        4.3.5 统计学方法第52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4.4.1 细胞形态分析第52-58页
        4.4.2 MTT实验原理第58页
        4.4.3 细胞毒性分析第58-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造纸黑液—蒙脱土复合物及其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工业化应用研究
下一篇:黄麻纤维增强PLA基车用复合材料的抗水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