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仿真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生态系统健康 | 第9-10页 |
1.2.2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10-11页 |
1.2.3 城市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 城市生态系统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1.1 城市生态系统 | 第16页 |
2.1.2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间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2.2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建模步骤 | 第18-20页 |
3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现状及其特点 | 第20-24页 |
3.1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现状 | 第20-22页 |
3.2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特点 | 第22-24页 |
4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24-37页 |
4.1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4-29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4.1.2 评价等级的确立 | 第25-27页 |
4.1.3 权重的确定 | 第27-28页 |
4.1.4 相对隶属度矩阵 | 第28-29页 |
4.1.5 综合评价模型 | 第29页 |
4.2 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29-37页 |
4.2.1 仿真系统因果关系回路图 | 第29-30页 |
4.2.2 参数来源与软件选择 | 第30页 |
4.2.3 系统动力学流图与方程式 | 第30-37页 |
5 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仿真实证分析 | 第37-54页 |
5.1 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37-46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5.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5.1.3 相对隶属度矩阵 | 第39-41页 |
5.1.4 综合评价 | 第41-46页 |
5.2 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仿真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5.2.1 参数来源 | 第46-47页 |
5.2.2 仿真模型检验 | 第47-49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6 促进北京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措施 | 第54-56页 |
6.1 社会 | 第54页 |
6.2 经济 | 第54-55页 |
6.3 资源 | 第55页 |
6.4 环境 | 第55-5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7.1 结论 | 第56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 第60-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