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冤与健讼--晚唐至宋元时期诉冤法律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1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选题意义 | 第6-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6-7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路径 | 第8-11页 |
一、现有研究成果 | 第8-11页 |
二、研究路径 | 第11页 |
第二章 唐以来的传统和五代时的变化 | 第11-14页 |
第一节 制度沿革与立法原因 | 第11-13页 |
一、唐至五代诉冤制度沿革 | 第11-12页 |
二、立法原因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狱讼淹滞与词讼投匦 | 第13-14页 |
第三章 两宋诉冤法及其运行 | 第14-41页 |
第一节 两宋诉冤机制的架构 | 第14-22页 |
一、两宋直诉与越诉法 | 第14-20页 |
二、越诉法的设立原因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豪强的构成及其资源 | 第22-32页 |
一、豪强的身份构成 | 第22-27页 |
二、豪强的健讼资源 | 第27-30页 |
三、豪强健讼的原因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当诉冤成为策略 | 第32-37页 |
一、利用诉冤法健讼的现象 | 第32-35页 |
二、钳制健讼的法律尝试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基层司法困境的形成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元代的诉冤法律制度 | 第41-45页 |
第一节 纠弹不法与肃清风俗 | 第41-43页 |
第二节 论告官吏与把持诉讼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诉冤制度与健讼风气 | 第45-51页 |
第一节 竹监察功能与诉讼形式的冲突 | 第45-48页 |
第二节 诉讼策略与诉冤法律的互动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法律的时间与空间性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