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诗教的回归 | 第10-11页 |
(二)古诗词自身的特点决定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 第11页 |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5-24页 |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15-16页 |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调查时间 | 第15-16页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缘由 | 第16页 |
(三)调查时间 | 第16页 |
(四)调查过程 | 第16页 |
(五)统计和分析问卷 | 第16页 |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 第16-21页 |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方面的问题 | 第17-19页 |
(二)古诗词人文精神培养中学生学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三、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忽视人文精神的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一)古典诗歌教育方向的偏离 | 第21-22页 |
(二)古诗词自身特点的影响 | 第22页 |
(三)高考的功利化导致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因素被无情漠视 | 第22-23页 |
(四)当前社会文化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冲击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从高中古诗词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 第24-33页 |
一、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 第24-28页 |
(一)爱国忧民精神 | 第24-25页 |
(二)追求友情爱情的精神 | 第25-26页 |
(三)人生短暂、积极进取的精神 | 第26-27页 |
(四)乐观豁达的精神 | 第27-28页 |
二、高中生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 第28-33页 |
(一)培育学生崇高的理想 | 第28-29页 |
(二)锻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 第29页 |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 第29-30页 |
(四)引导学生体悟深邃的哲理 | 第30-31页 |
(五)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 第33-42页 |
一、新课标改革古诗词人文精神培养方法的探讨 | 第33-37页 |
(一)健全当前的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 第33-34页 |
(二)努力构建人文课堂 | 第34-37页 |
二、依据学生的独特心理进行古诗词教学 | 第37-39页 |
(一)高中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 第37-38页 |
(二)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 第38-39页 |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9-42页 |
(一)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9页 |
(二)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打造高效课堂 | 第39-40页 |
(三)学生必须重视课外古诗词的积累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