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4-17页 |
(一) 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情况 | 第14页 |
(二)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发展及政府监管体制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化概述 | 第19-22页 |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 | 第19页 |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特性 | 第19-20页 |
三、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概况 | 第22-25页 |
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 | 第22-23页 |
二、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 第23-24页 |
三、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方法 | 第25-27页 |
一、政府主导 | 第25-26页 |
二、社会参与 | 第26页 |
三、法制建设 | 第26-27页 |
四、资金保障 | 第27页 |
第四节 实行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设和管理的途径 | 第27-30页 |
一、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 第27-28页 |
二、优化政府管理模式 | 第28页 |
三、增强全社会对城市生态环境认知意识 | 第28页 |
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决策水平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新加坡和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分析 | 第30-38页 |
第一节 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 | 第30-34页 |
一、新加坡的城市园林绿化概况 | 第30页 |
二、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特点 | 第30-32页 |
三、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启示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 | 第34-38页 |
一、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概况 | 第34-35页 |
二、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特点 | 第35-36页 |
三、杭州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启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特点 | 第38-40页 |
一、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理念初步形成 | 第38页 |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和设计趋于理性化 | 第38-39页 |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 | 第39-40页 |
四、全民绿化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 | 第40页 |
第二节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 第40-42页 |
一、规划趋于科学化 | 第40-41页 |
二、建设趋于特色化 | 第41页 |
三、管理趋于市场化 | 第41页 |
四、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 | 第41-42页 |
五、监管趋于法制化 | 第42页 |
第三节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规划缺乏延续性和长期性 | 第42-43页 |
二、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协调 | 第43页 |
三、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 | 第43-44页 |
四、经费严重匮乏 | 第44页 |
第四节 制约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44-46页 |
一、财政体制 | 第44页 |
二、管理体制 | 第44页 |
三、市场环境 | 第44-45页 |
四、行业标准 | 第45页 |
五、队伍建设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 | 第46-52页 |
第一节 构建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 | 第46-50页 |
一、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 第46-47页 |
二、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 第47-49页 |
三、多元化的监督体制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推行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设和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 第50-52页 |
一、转变政府职能 | 第50页 |
二、剥离企业职能 | 第50-51页 |
三、培育中介职能 | 第51页 |
四、规范事业职能 | 第51页 |
五、增强监管职能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