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资产管理论文

质押融资的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二章 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理论第19-25页
    2.1 企业知识产权概述第19-21页
        2.1.1 知识产权的概念第19页
        2.1.2 知识产权的特征及范围第19-20页
        2.1.3 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20-21页
    2.2 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概述第21-23页
        2.2.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第21页
        2.2.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第23-24页
        2.3.1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直接作用第23页
        2.3.2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间接作用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质押融资目的下企业知识产权的界定第25-33页
    3.1 质押融资对标的物的要求第25-26页
    3.2 可质押融资的企业知识产权的类别分析第26-29页
        3.2.1 专利权的相关权利的判定第26-27页
        3.3.2 著作权的相关权利的判定第27-28页
        3.3.3 商标权的相关权利的判定第28-29页
        3.2.4 其他特定知识产权的判定第29页
    3.3 可质押融资的企业知识产权的识别与鉴定第29-32页
        3.3.1 鉴别可质押融资的企业知识产权的一般条件第30-31页
        3.3.2 鉴别可质押融资的企业知识产权的特定条件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质押融资目的下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第33-44页
    4.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概论第33-35页
        4.1.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概念第33页
        4.1.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参与主体第33页
        4.1.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注意事项第33-35页
    4.2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特殊性第35-36页
        4.2.1 与其他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的比较第35页
        4.2.2 与其他担保物抵押贷款目的资产评估的比较第35-36页
    4.3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方法第36-43页
        4.3.1 三种基本评估方法的概述及其适用性第36-40页
        4.3.2 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评估的创新方法第40-42页
        4.3.3 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展望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质押融资目的下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第44-55页
    5.1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的利益各方第44-46页
        5.1.1 政府角色分析第44页
        5.1.2 银行角色分析第44-45页
        5.1.3 企业角色分析第45页
        5.1.4 中介机构角色分析第45-46页
    5.2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的系统第46-48页
        5.2.1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系统的概念第46-47页
        5.2.2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系统的图示第47页
        5.2.3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系统中各组成的职能第47-48页
    5.3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系统的风险防范第48-50页
        5.3.1 银行的风险防范第48-49页
        5.3.2 中介机构的风险防范第49-50页
        5.3.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的风险防范第50页
    5.4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实现系统的建议第50-51页
    5.5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案例第51-54页
    5.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5-5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55-56页
    6.2 创新点第56页
    6.3 对未来的工作建议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液系统肿瘤化疗继发糖尿病临床研究
下一篇:肾移植受体预后的决策树分析--单中心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