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9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8页 |
·微型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第18-25页 |
·定义 | 第18页 |
·特点 | 第18-19页 |
·分类 | 第19-25页 |
·微型桩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 第25-36页 |
·微型桩工程应用概况 | 第25-27页 |
·微型桩试验研究概况 | 第27-30页 |
·微型桩理论研究概况 | 第30-34页 |
·微型桩耐久性研究概况 | 第34-36页 |
·微型桩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第2章 微型桩组合结构加固边坡的工作原理 | 第39-65页 |
·概述 | 第39-41页 |
·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型式 | 第41-43页 |
·按照桩的布置位置 | 第41-42页 |
·按照桩的组合型式 | 第42-43页 |
·加固顺层岩质边坡的工作原理 | 第43-48页 |
·作用在微型桩上的岩石压力 | 第43-45页 |
·微型桩的抗剪能力 | 第45-48页 |
·加固土质边坡的工作原理 | 第48-55页 |
·作用在微型桩上的土压力 | 第48-54页 |
·微型桩加固机理 | 第54-55页 |
·治理滑坡的工作原理 | 第55-64页 |
·滑坡推力的分布与计算 | 第55-59页 |
·微型桩抗滑机理 | 第59-63页 |
·微型桩适用范围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3章 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计算分析及设计 | 第65-115页 |
·概述 | 第65页 |
·组合结构的抗滑加固机理 | 第65-67页 |
·组合结构变形状态 | 第65-66页 |
·分析思路 | 第66-67页 |
·基于弹性地基梁的变位和内力计算 | 第67-83页 |
·荷载传递机理 | 第67-68页 |
·基本假定 | 第68-69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69-70页 |
·锚固段微型桩的初参数解 | 第70-73页 |
·受荷段微型桩的初参数解 | 第73-75页 |
·单桩的K-K解法 | 第75-79页 |
·单桩的m-K解法 | 第79-82页 |
·弹性抗力的选用及解法的讨论 | 第82-83页 |
·基于桥梁桩基理论的变位和内力计算 | 第83-88页 |
·基本理论 | 第83-84页 |
·ρ_i的求解 | 第84-86页 |
·a_0、b_0、β_0的计算 | 第86-87页 |
·求解步骤 | 第87-88页 |
·基于p-y曲线法的变位和内力计算 | 第88-93页 |
·p-y曲线概述 | 第89-92页 |
·桩的内力和变形计算 | 第92-93页 |
·计算实例 | 第93-101页 |
·m-K法求解 | 第94-96页 |
·桥基法求解 | 第96-98页 |
·p-y曲线法求解 | 第98-100页 |
·3种计算方法结果对比及适用条件 | 第100-101页 |
·受压微型桩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1-105页 |
·建立平衡方程 | 第101-102页 |
·求解平衡方程 | 第102-104页 |
·讨论 | 第104-105页 |
·群桩效率 | 第105-111页 |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 第105-10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7-109页 |
·水平弹性抗力系数的群桩效率 | 第109-110页 |
·数值模拟结果的讨论及结论 | 第110-111页 |
·桩间距的讨论 | 第111-112页 |
·微型桩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4章 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试验研究 | 第115-145页 |
·概述 | 第115页 |
·试验工作简介 | 第115-117页 |
·模型试验内容 | 第115页 |
·试验目的 | 第115-116页 |
·试验理论依据 | 第116页 |
·试验准备 | 第116-117页 |
·试验与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7-142页 |
·微型桩组合结构变形规律模型试验 | 第117-119页 |
·微型桩组合结构与普通抗滑结构抗滑能力的对比模型试验/顶板连接的微型桩组合结构抗滑特性模型试验 | 第119-131页 |
·框架连接的微型桩组合结构抗滑特性模型试验 | 第131-142页 |
·结果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2-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5章 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数值分析研究 | 第145-167页 |
·概述 | 第145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45-149页 |
·静力模拟分析 | 第149-156页 |
·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9页 |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 第149-150页 |
·静力施工模拟分析 | 第150-156页 |
·地震工况模拟 | 第156-164页 |
·参考点选择 | 第158页 |
·加速度放大效应 | 第158-160页 |
·微型桩内力变化结果 | 第160-164页 |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微型桩破坏机理 | 第164-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7页 |
第6章 微型桩防腐耐久性研究 | 第167-211页 |
·概述 | 第167页 |
·微型桩的腐蚀过程与机理 | 第167-173页 |
·钢筋的腐蚀 | 第167-169页 |
·混凝土碳化 | 第169-170页 |
·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 | 第170-171页 |
·碱—集料反应 | 第171-172页 |
·混凝土(砂浆)中水、气体、离子的迁移 | 第172页 |
·混凝土(砂浆)开裂 | 第172-173页 |
·微型桩防腐耐久性试验研究 | 第173-206页 |
·腐蚀砂浆体与岩土体粘结性能研究 | 第174-186页 |
·外加剂对注浆体防腐与抗裂性能研究 | 第186-196页 |
·不同含氧条件下钢筋腐蚀性能研究 | 第196-201页 |
·物理隔离的防腐与砂浆抗裂性能研究 | 第201-206页 |
·工程环境作用等级及微型桩工作寿命研究 | 第206-208页 |
·微型桩桩身防腐材料研究 | 第208-210页 |
·力学性能试验 | 第208-209页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209-210页 |
·本章小结 | 第210-211页 |
结论 | 第211-214页 |
致谢 | 第214-215页 |
参考文献 | 第215-2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