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1-19页 |
·库岸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库水对库岸滑坡形成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库岸滑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线路 | 第20-2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水作用下库岸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 第23-46页 |
·水对库岸滑坡的作用分析 | 第23-28页 |
·库水对库岸滑坡的作用 | 第23-24页 |
·地下水对库岸滑坡的作用 | 第24-26页 |
·降雨对库岸滑坡的作用 | 第26-28页 |
·大型水电工程区库岸滑坡的主要类型 | 第28-29页 |
·大型水电工程区库岸滑坡的主要的坡体结构及特征 | 第29-39页 |
·大型水电工程区库岸滑坡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 第39-44页 |
·水作用下库岸滑坡形成机理分类 | 第44-45页 |
·降雨作用主导型库岸滑坡 | 第45页 |
·库水作用主导型库岸滑坡 | 第45页 |
·地下水作用主导型库岸滑坡 | 第45页 |
·联合作用型库岸滑坡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库水位变化对滑坡体内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 | 第46-70页 |
·概述 | 第46-47页 |
·库水位变化对滑坡形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库水位变化时滑坡内地下水浸润线的计算方法 | 第47页 |
·库水位变化时滑坡体内地下水浸润线计算改进的Boussinesq方程法 | 第47-55页 |
·Boussinesq方程法简述 | 第48-49页 |
·改进的Boussinesq方程法求解库岸滑坡地下水位 | 第49-55页 |
·库水位变化时滑坡内地下水浸润线计算的Forchheimer法 | 第55-59页 |
·Forchheimer方程求解库岸滑坡地下水位的基本计算模型 | 第56页 |
·库水位下降时,库岸滑坡地下水位的Forchheimer方程求解 | 第56-59页 |
·基于监测数据的滑坡地下水位预测方法研究 | 第59-62页 |
·地下水位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 第59-61页 |
·地下水位的时间序列法预测模型 | 第61页 |
·地下水位的速率法预测模型 | 第61-62页 |
·地下水位计算方法的实例比较研究 | 第62-68页 |
·农场陡边坡地质概况 | 第62-64页 |
·运用改进的Boussinesq方程法求解地下水位 | 第64-65页 |
·运用非线性组合模型预测地下水位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库水作用主导型库岸滑坡形成机理研究 | 第70-91页 |
·千将坪滑坡概况 | 第70-73页 |
·千将坪滑坡基本地质情况 | 第70-71页 |
·千将坪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71-73页 |
·库水作用下,千将坪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73-89页 |
·千将坪滑坡的数值模拟模型 | 第73-75页 |
·千将坪滑坡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5-89页 |
·本章小节 | 第89-91页 |
第5章 降雨主导型库岸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91-105页 |
·金龙山滑坡概况 | 第91-94页 |
·金龙山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 | 第91-92页 |
·金龙山滑坡的监测概况 | 第92-94页 |
·金龙山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94-103页 |
·金龙山滑坡变形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94-100页 |
·金龙山滑坡变形的主要水诱发因素分析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节 | 第103-105页 |
第6章 地下水主导型库岸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105-118页 |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概况 | 第105-108页 |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地质概况 | 第105-107页 |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分布规律和特征 | 第107-108页 |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108-116页 |
·地下水对滑坡形成的关键作用 | 第108-111页 |
·优势结构面对滑坡形成的控制作用 | 第111-113页 |
·典型滑坡形成的地下水与优势结构面联合效应分析 | 第113-116页 |
·本章小节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8-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