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悬挂结构体系的动力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社会发展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期望 | 第8页 |
1.2 悬挂建筑物的特点 | 第8-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 悬挂结构研究体系的特点 | 第11-21页 |
2.1 悬挂原理的发展 | 第11-12页 |
2.2 悬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践 | 第12-16页 |
2.2.1 悬挂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 | 第12-13页 |
2.2.2 核筒悬挂结构体系 | 第13-15页 |
2.2.3 框架悬挂结构体系 | 第15-16页 |
2.3 悬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 悬挂结构控制体系 | 第17-20页 |
2.4.1 结构振动控制 | 第17-18页 |
2.4.2 被动悬挂控制体系 | 第18-19页 |
2.4.3 主动悬挂控制体系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单段悬挂结构的频率响应分析 | 第21-44页 |
3.1 一般设计原则及受力特点 | 第21-25页 |
3.1.1 核筒悬挂结构体系 | 第21-22页 |
3.1.2 核筒悬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 | 第22-23页 |
3.1.3 悬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 第23-25页 |
3.2 单段核筒悬挂结构减振模型分析 | 第25-27页 |
3.3 建立振动方程 | 第27-29页 |
3.4 悬挂摆动刚度 | 第29-31页 |
3.5 加速度频率响应分析 | 第31-37页 |
3.5.1 绝对加速度响应 | 第31-32页 |
3.5.2 调频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 第32-35页 |
3.5.3 阻尼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 第35-37页 |
3.6 相对位移频率响应分析 | 第37-39页 |
3.7 单段多层悬挂结构自振频率分析 | 第39-43页 |
3.7.1 刚度对频率的影响 | 第41页 |
3.7.2 质量对频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7.3 两种模型自振频率的比较 | 第42-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多段悬挂结构减震分析 | 第44-67页 |
4.1 多段悬挂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44-47页 |
4.2 多段悬挂结构频率、振型分析 | 第47-55页 |
4.2.1 多段悬挂结构振型分析 | 第47-54页 |
4.2.2 连接刚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54页 |
4.2.3 悬挂质量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多段悬挂结构的反应谱分析 | 第55-60页 |
4.4 多段悬挂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60-65页 |
4.4.1 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60-61页 |
4.4.2 直接动力学 | 第61-64页 |
4.4.3 两种算法结果的比较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及下一步工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