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为心声—澄泥砚工艺发展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述评 | 第9-11页 |
第三节 章节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澄泥砚的流变及工艺特征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澄泥砚的特殊性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流变概述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材质与工艺 | 第16-18页 |
第四节 题材与图案 | 第18-22页 |
一、动物题材 | 第18-19页 |
二、植物花卉题材 | 第19-20页 |
三、历史题材 | 第20-21页 |
四、祈福民俗题材 | 第21-22页 |
第五节 砚铭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砚”为心声——澄泥砚艺人的个案 | 第24-55页 |
第一节 创业史 | 第26-35页 |
一、儿时记忆与初次制砚 | 第26-29页 |
二、生产与传承 | 第29-32页 |
三、选材与窑变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求新求变 | 第35-41页 |
一、新产品与新市场 | 第36-40页 |
二、艺术创新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外部力量与业内竞争 | 第41-55页 |
一、上北京 | 第42-43页 |
二、进荣宝斋 | 第43-44页 |
三、印宝砚 | 第44-46页 |
四、同行竞争 | 第46-55页 |
第四章 澄泥砚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思 | 第55-62页 |
第一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澄泥砚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中的文化传承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文化场域中的资源竞争 | 第57-58页 |
第四节 政府的职能 | 第58-60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产业化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