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代的日本地方基础自治体--市町村合并的协作效果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3-29页 |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3-16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6-2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四 论文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五 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第一章 改革的日本地方自治体 | 第29-42页 |
一 地方基础自治体定义 | 第29-32页 |
二 地方自治体组合与事务 | 第32-35页 |
三 地方自治体的建构问题 | 第35-37页 |
四 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地方基础自治体市町村的合并 | 第42-52页 |
一 战后市町村合并的背景及基础 | 第42-43页 |
二 迄今为止的三次市町村大合并 | 第43-46页 |
三 市町村大合并主要形式 | 第46-47页 |
四 市町村大合并过程中体现的优越性 | 第47-52页 |
第三章 市町村合并的主体“住民” | 第52-69页 |
一 住民的概念 | 第52-54页 |
二 地方基础自治体的住民参政程度 | 第54-59页 |
三 市町村住民生活的基本状况 | 第59-63页 |
四 地方自治体住民生产经营组织 | 第63-69页 |
第四章 市町村合并的“行政首长与议会” | 第69-86页 |
一 地方自治体的行政首长 | 第69-72页 |
二 市町村的议会 | 第72-74页 |
三 市町村合并时议会的作用 | 第74-76页 |
四 地方自治体议会的现状 | 第76-79页 |
五 行政首长制度与地方议会的改革 | 第79-86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市町村合并后的效果 | 第86-111页 |
一 市町村合并形式与人口变动的影响 | 第86-93页 |
二 市町村合并后人口减少诸多原因 | 第93-105页 |
三 合并后旧的町村公共服务与职能降低 | 第105-106页 |
四 合并后社会自治组织的状况 | 第106-108页 |
五 合并后回乡人员出现新活动的萌芽现象 | 第108-109页 |
六 合并后举办城市孩子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基地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合并后地方基础自治体的行政 | 第111-128页 |
一 地方基础自治体行政组织的多样性 | 第112-115页 |
二 地方基础自治体住民与行政的接触点 | 第115-118页 |
三 地方自治体派出行政机构的现状与改革 | 第118-123页 |
四 地方自治体行政组织的活性化 | 第123-127页 |
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七章 合并后的地方基础自治体运营未来走向 | 第128-151页 |
一 市町村合并后的走向 | 第128-131页 |
二 合并后人口过疏的走向 | 第131-135页 |
三 地方自治体引入类型的走向 | 第135-143页 |
四 分权改革不同层次的走向 | 第143-151页 |
结束语 | 第151-164页 |
一 改革发展的地方基础自治体 | 第151-154页 |
二 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第154-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2页 |
附录 | 第172-199页 |
附录一:合并协定书 | 第172-187页 |
附录二:审议会协议 | 第187-191页 |
附录三:长野市合并问卷调查结果 | 第191-193页 |
附录四:长野县长野市合并照片 | 第193-196页 |
附录五:年号与西历对照表 | 第196-19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199-200页 |
致谢 | 第200-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