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 启动子研究 | 第15页 |
1.2 增强子研究 | 第15-16页 |
1.3 报告基因 | 第16-17页 |
1.4 质粒表达载体 | 第17页 |
1.5 腺病毒表达载体 | 第17页 |
2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21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2 研究内容及方案设计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腺病毒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 | 第21-54页 |
1 前言 | 第21-23页 |
2 实验器材 | 第23-28页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25页 |
2.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6-27页 |
2.5 引物合成 | 第27-2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8-42页 |
3.1 载体pDC-329-Rluc的构建 | 第28-32页 |
3.2 通用载体骨架片段XbaI-pDC-Rluc-EcoRI的获得 | 第32页 |
3.3 载体pDC-CASI-Rluc、pDC-CAC-Rluc、pDC-CACU-Rluc构建 | 第32-35页 |
3.4 利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pDC-CCAU-Rluc、pDC-4CAU-Rluc、pDC-CCEF-Rluc、pDC-CCEFin-Rluc载体 | 第35-36页 |
3.5 载体pDC-CMV-Rluc、pDC-CMVin-Rluc、pDC-CAG-Rluc的构建 | 第36-37页 |
3.6 质粒载体的大量提取 | 第37页 |
3.7 腺病毒的重组 | 第37-38页 |
3.8 腺病毒的鉴定 | 第38-40页 |
3.9 腺病毒的扩增 | 第40-41页 |
3.10 病毒的纯化和滴度测定 | 第41-4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2-53页 |
4.1 载体pDC-329-Rluc的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4.2 重叠延伸PCR改造CACU结果 | 第44-45页 |
4.3 载体pDC-CASI-Rluc的鉴定结果 | 第45-46页 |
4.4 PCR结果及pDC-CCAU-Rluc的鉴定结果 | 第46-48页 |
4.5 pDC-4CAU-Rluc的鉴定结果 | 第48页 |
4.6 pDC-CCEFin-Rluc的鉴定结果 | 第48-49页 |
4.7 pDC-CCEF-Rluc的鉴定结果 | 第49-50页 |
4.8 病毒的鉴定结果 | 第50-53页 |
4.9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 第53页 |
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腺病毒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可靠性验证 | 第54-65页 |
1 前言 | 第54页 |
2 实验器材 | 第54-57页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5页 |
2.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5页 |
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5-56页 |
2.5 细胞培养及传代 | 第56-5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4 实验结果 | 第57-64页 |
4.1 不同病毒感染量测得的启动子活性值的差异分析 | 第57-59页 |
4.2 常用细胞株中启动子活性的测定 | 第59-61页 |
4.3 难转染细胞株中启动子活性的测定 | 第61-64页 |
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改造的系列启动子的表达状况研究 | 第65-74页 |
1 前言 | 第65页 |
2 实验器材 | 第65-68页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6页 |
2.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6-67页 |
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7页 |
2.5 细胞培养及传代 | 第67-6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4 实验结果 | 第69-73页 |
5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