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五)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3页 |
| (六) 关于生态伦理的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一、土瑶概况 | 第15-18页 |
| (一) 土瑶来源 | 第15-16页 |
| (二) 土瑶的现状 | 第16-18页 |
| 二、土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 第18-35页 |
| (一) 土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 | 第18-31页 |
| 1. 土瑶生产方式中的生态伦理 | 第18-22页 |
| 2. 土瑶生活方式中的生态伦理 | 第22-27页 |
| 3. 生育、丧葬礼俗中的生态伦理 | 第27-29页 |
| 4. 土瑶民间信仰中的生态伦理 | 第29-31页 |
| (二) 土瑶生态伦理的基本特征 | 第31-35页 |
| 1. 土瑶生态伦理的民族性 | 第31-32页 |
| 2. 土瑶生态伦理的地域性 | 第32-33页 |
| 3. 土瑶生态伦理的传承性 | 第33页 |
| 4. 土瑶生态伦理的宗教性 | 第33-35页 |
| 三、土瑶生态伦理成因分析 | 第35-38页 |
| (一) 土瑶生态伦理是土瑶人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 第35-36页 |
| (二) 土瑶生态伦理是土瑶人谋生智慧的结晶 | 第36页 |
| (三) 宗教信仰是土瑶生态伦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 第36-38页 |
| 四、土瑶生态伦理的现代审视 | 第38-44页 |
| (一) 土瑶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 | 第38-39页 |
| 1. 土瑶生态伦理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 | 第38-39页 |
| 2. 土瑶生态伦理对发展落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积极意义 | 第39页 |
| (二) 土瑶生态伦理面临的困境 | 第39-42页 |
| 1. 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生态伦理意识的减弱 | 第39-40页 |
| 2. 经济发展导致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恶化 | 第40-41页 |
| 3.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土瑶族生态伦理的传承出现危机 | 第41-42页 |
| (三) 土瑶生态伦理传承途径探索 | 第42-44页 |
| 1. 赋予土瑶生态伦理新的时代内容 | 第42-43页 |
| 2. 夯实传承土瑶族生态伦理的物质基础 | 第43页 |
| 3. 完善土瑶生态伦理传承的平台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