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和miRNA的挖掘与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引言第12页
    1 三七皂苷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第12-18页
        1.1 三七皂苷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4-18页
    2 microRNA的研究进展第18-24页
        2.1 植物microRNA概况第18-19页
        2.2 植物microRNA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第19-20页
        2.3 植物microRNA的功能第20-21页
        2.4 microRNA的检测方法第21-24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参考文献第24-32页
第二章 广西不同年限三七中皂苷含量的HPLC分析第32-3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1.1 供试材料第32页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2页
        1.3 方法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2.1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33-34页
        2.2 标准品检测结果第34-35页
        2.3 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4 小结第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三章 三七转录组和表达谱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6页
        1.1 供试材料第39页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9-40页
        1.3 实验方法第40-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74页
        2.1 RNA纯度、收率及完整性第46-49页
        2.2 转录组测序第49-63页
            2.2.1 原始测序数据产量第49-50页
            2.2.2 组装结果第50-53页
            2.2.3 Unigene功能注释第53-55页
            2.2.4 Unigene的GO分类第55-58页
            2.2.5 Unigene代谢通路分析第58-61页
            2.2.6 Unigene的编码蛋白框(CDS)预测第61-63页
        2.3 表达谱测序第63-74页
    3 讨论第74-77页
        3.1 RNA提取第74-75页
        3.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基因挖掘中的作用第75-76页
        3.3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的挖掘第76页
        3.4 转录组和表达谱的结合为基因克隆提供了新的思路第76-77页
    4 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第四章 三七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81-10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1.1 材料第81页
        1.2 主要试剂第81页
        1.3 RNA提取第81页
        1.4 cDNA的合成第81页
        1.5 基因的扩增及测序第81-82页
        1.6 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2-105页
        2.1 基因的克隆第82-88页
        2.2 基因编码蛋白特性分析第88-105页
    3 讨论第105-106页
        3.1 高通量测序技术组装的可信度第105-106页
        3.2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第106页
    4 小结第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7页
第五章 三七microRNA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7-1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7-114页
        1.1 材料第107-108页
        1.2 实验方法第108-11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4-142页
        2.1 数据质量及长度分布第114-115页
        2.2 样品间小RNA公共及特有序列分析第115-117页
        2.3 已知miRNA的碱基偏好性及其表达谱第117-122页
        2.4 Genbank比对第122-123页
        2.5 Rfam比对第123-124页
        2.6 sRNA分类注释第124-127页
        2.7 候选miRNA的碱基偏好性及其表达谱信息第127-131页
        2.8 已知miRNA差异分析第131-133页
        2.9 已知miRNA靶基因位点预测第133页
        2.10 已知miRNA的GO富集分析第133页
        2.11 新miRNA差异分析第133-134页
        2.12 新miRNA表达模式聚类分析第134页
        2.13 新miRNA靶基因预测第134-135页
        2.14 新miRNA GO富集分析第135页
        2.15 KEGG通路分析第135-138页
        2.16 qRT-PCR检测第138-142页
    3 讨论第142-144页
        3.1 高通量测序挖掘miRNA的可靠性第142-143页
        3.2 建立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根的小RNA文库第143页
        3.3 三七已知miRNA和新miRNA分析第143页
        3.4 三七皂苷含量相关的miRNA挖掘第143-144页
        3.5 三七中植物-病菌互作的miRNA挖掘第144页
    4 小结第144-146页
        4.1 测序质量及长度第145页
        4.2 小RNA表达谱及差异表达第145页
        4.3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及病菌相关miRNA的挖掘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4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7-148页
    1 结论第147页
    2 展望第147-148页
附录第148-184页
致谢第184-185页
个人简历第185-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时三维多普勒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辅助超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及评价血管吻合质量的研究
下一篇:表达轮状病毒NSP4、VP7基因双顺反子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