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架论文

基于螺旋式变强度设计的薄壁钢管吸能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第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薄壁圆管的螺旋式变强度处理第17-25页
    2.1 变强度薄壁圆管的制备第17-18页
        2.1.1 实验材料第17页
        2.1.2 实验方法第17-18页
    2.2 变强度管微观组织表征第18-21页
    2.3 变强度管力学性能测定第21-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薄壁管轴向压缩有限元模拟第25-39页
    3.1 薄壁管轴向压缩失效模式及理论分析第25-28页
        3.1.1 薄壁管轴向压缩失效模式第25-27页
        3.1.2 薄壁管轴向压缩理论分析第27-28页
    3.2 薄壁管能量吸收性能评价指标第28-30页
    3.3 薄壁管轴向压缩有限元模拟分析第30-38页
        3.3.1 薄壁管有限元模型第30-31页
        3.3.2 薄壁管准静态压缩有限元分析第31-34页
        3.3.3 薄壁管动态压缩有限元分析第34-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螺旋式变强度管耐撞性优化设计第39-52页
    4.1 试验设计第39-41页
        4.1.1 试验设计方法第39-40页
        4.1.2 试验分析方法第40-41页
    4.2 螺旋式变强度钢管优化设计第41-51页
        4.2.1 优化设计变量及目标第41页
        4.2.2 正交试验设计第41-45页
        4.2.3 薄壁钢管比吸能优化分析第45-48页
        4.2.4 薄壁钢管压缩力效率优化分析第48-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变强度管对整车吸能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第52-64页
    5.1 电动汽车有限元建模第52-55页
        5.1.1 有限元网格划分第52-53页
        5.1.2 材料和属性设置第53页
        5.1.3 连接设置第53-54页
        5.1.4 接触设置第54页
        5.1.5 刚性墙和地面建模第54页
        5.1.6 加载设置第54页
        5.1.7 加速度传感器设置第54页
        5.1.8 输出控制和计算控制参数设置第54-55页
        5.1.9 模型建立第55页
    5.2 正碰工况仿真分析第55-61页
        5.2.1 碰撞加速度曲线第56-57页
        5.2.2 变形情况对比分析第57-59页
        5.2.3 关键部件的吸能分析第59-60页
        5.2.4 碰撞力传递情况第60-61页
    5.3 优化变强度圆管与原始管在整车碰撞工况下对比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泊车系统的路径规划及跟踪
下一篇:高性能热电池正极NiCl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