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薄壁圆管的螺旋式变强度处理 | 第17-25页 |
2.1 变强度薄壁圆管的制备 | 第17-1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 变强度管微观组织表征 | 第18-21页 |
2.3 变强度管力学性能测定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薄壁管轴向压缩有限元模拟 | 第25-39页 |
3.1 薄壁管轴向压缩失效模式及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3.1.1 薄壁管轴向压缩失效模式 | 第25-27页 |
3.1.2 薄壁管轴向压缩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2 薄壁管能量吸收性能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3 薄壁管轴向压缩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30-38页 |
3.3.1 薄壁管有限元模型 | 第30-31页 |
3.3.2 薄壁管准静态压缩有限元分析 | 第31-34页 |
3.3.3 薄壁管动态压缩有限元分析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螺旋式变强度管耐撞性优化设计 | 第39-52页 |
4.1 试验设计 | 第39-41页 |
4.1.1 试验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4.1.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4.2 螺旋式变强度钢管优化设计 | 第41-51页 |
4.2.1 优化设计变量及目标 | 第41页 |
4.2.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1-45页 |
4.2.3 薄壁钢管比吸能优化分析 | 第45-48页 |
4.2.4 薄壁钢管压缩力效率优化分析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变强度管对整车吸能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52-64页 |
5.1 电动汽车有限元建模 | 第52-55页 |
5.1.1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5.1.2 材料和属性设置 | 第53页 |
5.1.3 连接设置 | 第53-54页 |
5.1.4 接触设置 | 第54页 |
5.1.5 刚性墙和地面建模 | 第54页 |
5.1.6 加载设置 | 第54页 |
5.1.7 加速度传感器设置 | 第54页 |
5.1.8 输出控制和计算控制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5.1.9 模型建立 | 第55页 |
5.2 正碰工况仿真分析 | 第55-61页 |
5.2.1 碰撞加速度曲线 | 第56-57页 |
5.2.2 变形情况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5.2.3 关键部件的吸能分析 | 第59-60页 |
5.2.4 碰撞力传递情况 | 第60-61页 |
5.3 优化变强度圆管与原始管在整车碰撞工况下对比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