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5页 |
1.3 氧化还原介质的简介 | 第15-16页 |
1.4 聚多巴胺简介 | 第16-21页 |
1.4.1 聚多巴胺的发现和结构 | 第16-18页 |
1.4.2 聚多巴胺的理化性质 | 第18-21页 |
1.4.3 多巴胺为还原剂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 | 第21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聚多巴胺微球作为氧化还原介质用于催化还原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 | 第23-3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1.2 聚多巴胺微球的制备 | 第25页 |
2.1.3 催化降解实验 | 第2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2.2.1 PDA MPs的表征 | 第25-27页 |
2.2.2 PDA MPs的催化活性 | 第27-36页 |
2.3 结论 | 第36-37页 |
第3章 聚多巴胺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作为协同氧化还原介质用于催化还原偶氮染料 | 第37-5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8-40页 |
3.1.2 聚多巴胺微球的制备 | 第40页 |
3.1.3 聚多巴胺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0页 |
3.1.4 催化还原染料 | 第40-4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3.2.1 Fe_3O_4@PDA NPs的表征 | 第41-42页 |
3.2.2 Fe_3O_4@PDA NPs的催化活性 | 第42-52页 |
3.3 结论 | 第52-53页 |
第4章 聚多巴胺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异相芬顿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 第53-6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4.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53-54页 |
4.1.2 Fe_3O_4 NPs及Fe_3O_4@PDA NPs的制备 | 第54页 |
4.1.3 比较未改性Fe_3O_4 NPs和Fe_3O_4@PDA NPs的催化活性 | 第54-55页 |
4.1.4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55页 |
4.1.5 催化机理的探究 | 第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4.3 结论 | 第60-61页 |
第5章 聚多巴胺功能化纳米金的合成及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降解的研究 | 第61-80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2-63页 |
5.1.2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3-79页 |
5.2.1 Au@PDA NPs的合成机理及表征 | 第63-78页 |
5.2.2 Au@PDA NPs催化活性研究 | 第78-79页 |
5.3 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