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环境传播对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影响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次第10-15页
1 引言第15-43页
   ·研究目的第18-21页
   ·文献综述第21-40页
     ·环境传播的社会和文化建构:立场、方法、框架第22-25页
     ·环境传播中的修辞策略:隐喻(metaphor)和视觉图像(visualimage)第25-28页
     ·环境政治:"以言行事"的符号、话语和权力关系第28-33页
     ·媒体的环境传播:新闻运作的框架分析及相关理论第33-36页
     ·环境风险传播:一种建构绿色公共领域的方法第36-40页
   ·研究方法第40-43页
2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43-64页
   ·环境传播的概念及演变第43-48页
   ·绿色公共领域的界定及其中国语境第48-58页
     ·对绿色公共领域的理解: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相关界定第48-54页
     ·中国当代绿色公共领域的类型考察第54-58页
   ·环境保护运动与环境传播的公共建构第58-64页
3 中外绿色符号的公共建构第64-90页
   ·"红色"与"绿色":中国社会的"环境"符号解读第64-70页
     ·中国古代社会的绿色萌芽与哲学思考第65-67页
     ·中国当代社会的环境理念与绿色发展轨迹第67-70页
   ·"生态"与"正义":国际社会的绿色符号建构第70-80页
     ·"回归自然"的环保运动:从"荒野"到"自然景观(资源)"的话语第70-72页
     ·生态保护运动:"生态系统"中心与"人类"中心的生态学话语第72-76页
     ·环境正义运动:环境与种族平等的话语第76-80页
   ·环境"风险"的话语公共建构案例:以厦门、广州番禺的集体"散步"事件为个案第80-90页
     ·环境"风险"的话语公共建构第82-87页
     ·环境"风险"的社会建构与权力关系第87-90页
4 媒体关于"绿色"的表征及对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第90-137页
   ·中国传统媒体的环境新闻传播机制与反思第92-120页
     ·中外传统媒体的环境新闻传播概况第93-96页
     ·传统媒体的环境新闻传播机制研究第96-115页
       ·对环境新闻的传播流程考察第97-105页
       ·环境新闻报道与媒体表征的框架建构第105-115页
     ·传统媒体环境传播的公共性思考第115-120页
   ·网络新媒体的环境传播机制与绿色公共领域的形成第120-132页
     ·网络媒体的环境传播机制考察第121-126页
     ·网络绿色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26-132页
   ·环境传播中新旧媒体的同构与公共影响第132-137页
5 环境非政府组织(NGO)对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推动第137-168页
   ·环境NGO的传播机制与媒体策略第139-145页
   ·环境NGO的话语生产及其对绿色公共领域的影响第145-163页
     ·另类媒体对绿色公共领域的推动第146-150页
     ·环境倡议运动与"绿色"身份认同第150-163页
   ·环境NGO的绿色文化与政治第163-168页
6 中国政府的环境传播对绿色公共领域的影响第168-185页
   ·中国政府的环境传播机制考察第169-174页
   ·政府的绿色话语与绿色目标—以"节能减排"的话语为例第174-178页
     ·"节能减排"的绿色语言与绿色目标第174-177页
     ·"节能减排"的绿色行动与绿色目标第177-178页
   ·政府环境传播中的"绿色"目标与公共认同危机第178-185页
结语: 绿色关系网——环境传播与绿色公共领域的未来第185-188页
中文参考文献第188-191页
英文参考文献第191-200页
附录第200-206页
 附录1: 公民环境问卷内容及人口分布情况第200-202页
 附录2: 环境新闻记者调查问卷第202-204页
 附录3: 环境新闻记者深度访谈大纲第204-205页
 附录4: 对环境NGO负责人或传播官员的深度访谈大纲第205-206页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来源的拟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物质的化学及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工业以太网拓扑设计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