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养老金制度设计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人口老龄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养老金保值增值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城镇职工 | 第16页 |
2.1.2 养老金 | 第16页 |
2.1.3 养老金替代率 | 第16-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社会总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 第19页 |
2.2.3 养老金替代率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现状与影响 | 第21-28页 |
3.1 养老金制度改革历程 | 第21-23页 |
3.2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现状 | 第23-25页 |
3.3 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影响 | 第25-28页 |
3.3.1 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 | 第25页 |
3.3.2 增加养老金制度信任危机 | 第25-26页 |
3.3.3 弱化养老金制度的代内分配功能 | 第26页 |
3.3.4 代际不公的问题更为明显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影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因素 | 第28-39页 |
4.1 养老金制度设计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 第28-33页 |
4.1.1 缴费基数 | 第29-30页 |
4.1.2 缴费年限 | 第30-31页 |
4.1.3 退休年龄 | 第31页 |
4.1.4 社会平均工资 | 第31-33页 |
4.2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33-34页 |
4.2.2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金需求增加 | 第34页 |
4.2.3 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金供给不足 | 第34-35页 |
4.3 养老金保值增值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 第35-39页 |
4.3.1 养老金储备仍显不足 | 第35-36页 |
4.3.2 养老金管理存在不足 | 第36-37页 |
4.3.3 投资渠道单一,保值增值困难 | 第37页 |
4.3.4 养老金投资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保障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合理水平的对策思路 | 第39-44页 |
5.1 调整养老金制度设计相关参数 | 第39页 |
5.1.1 适当调整缴费基数上下限 | 第39页 |
5.1.2 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 | 第39页 |
5.2 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负面影响 | 第39-41页 |
5.2.1 延迟退休年龄 | 第39-41页 |
5.2.2 有效实施“二孩”政策 | 第41页 |
5.3 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水平 | 第41-44页 |
5.3.1 做实个人账户 | 第41-42页 |
5.3.2 扩大养老金投资渠道 | 第42页 |
5.3.3 加强养老金的监管 | 第42-43页 |
5.3.4 提高养老金投资的市场化程度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