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7-8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9-12页 |
第2章 红壤丘陵区均质土坝安全评级指标体系及指标量化 | 第12-33页 |
2.1 红壤丘陵区均质土坝安全性鉴定指标体系建立 | 第12-15页 |
2.1.1 均质土坝安全鉴定的目的及分析 | 第12页 |
2.1.2 均质土坝安全鉴定指标体系 | 第12-15页 |
2.2 红壤丘陵区均质土坝安全性鉴定指标安全等级的划分 | 第15-23页 |
2.2.1 工程质量D1 | 第16-18页 |
2.2.2 大坝运行管理D2 | 第18-19页 |
2.2.3 防洪标准复核D3 | 第19-20页 |
2.2.4 大坝渗流安全D4 | 第20-21页 |
2.2.5 大坝结构安全D5 | 第21页 |
2.2.6 溢洪道安全D6 | 第21-22页 |
2.2.7 输水涵管安全D7 | 第22页 |
2.2.8 抗震安全D8 | 第22-23页 |
2.3 在役土石坝安全性鉴定指标量化 | 第23-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红壤丘陵区均质土坝安全评级分析方法 | 第33-41页 |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3页 |
3.2 云模型理论 | 第33-37页 |
3.2.1 云的定义 | 第34页 |
3.2.2 云的数字特征 | 第34-36页 |
3.2.3 云的 3En规则 | 第36页 |
3.2.4 隶属云发生器 | 第36-37页 |
3.2.5 云模型的优势 | 第37页 |
3.3 模糊数学理论 | 第37-40页 |
3.3.1 模糊理论简介 | 第37-39页 |
3.3.2 计算隶属度 | 第39-40页 |
3.4 综合评价分析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应用实例——以民兵水库土石坝为例 | 第41-60页 |
4.1 基本资料 | 第41-43页 |
4.2 指标量化 | 第43-51页 |
4.2.1 工程质量 | 第43-45页 |
4.2.2 运行管理评价(D2) | 第45-46页 |
4.2.3 防洪标准复核(D3) | 第46-47页 |
4.2.4 渗流安全评价(D4) | 第47-48页 |
4.2.5 大坝结构安全D5 | 第48-49页 |
4.2.6 大坝溢洪道安全D6 | 第49-50页 |
4.2.7 水库大坝输水涵管安全D7 | 第50-51页 |
4.2.8 抗震安全评价(D8) | 第51页 |
4.2.9 各指标取值汇总 | 第51页 |
4.3 模型运用 | 第51-58页 |
4.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4页 |
4.3.2 基于云模型土坝安全风险判诊模型 | 第54-58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