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人民币ODI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研究综述评价第15页
    1.3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第15-18页
        1.3.1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4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论文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对外直接投资第18页
        2.1.2 动态比较优势第18-19页
    2.2 对外直接投资(ODI)理论基础第19-23页
        2.2.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19-20页
        2.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20-23页
    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基础第23-28页
        2.3.1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第23-24页
        2.3.2 从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第24-28页
第3章 人民币ODI及动态比较优势发展现状分析第28-38页
    3.1 人民币ODI发展现状分析第28-35页
        3.1.1 人民币ODI发展历史阶段第28-31页
        3.1.2 人民币ODI的主要区域第31-33页
        3.1.3 人民币ODI的主要行业分布第33-35页
    3.2 比较优势发展现状分析第35-36页
        3.2.1 比较优势的特点第35-36页
        3.2.2 比较优势所面对的问题第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人民币ODI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互动机理第38-43页
    4.1 原理分析第38页
    4.2 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第38-41页
        4.2.1 资源供给第39页
        4.2.2 市场需求第39-40页
        4.2.3 其他因素第40-41页
    4.3 人民币ODI促进动态比较优势的实现方式第41-42页
        4.3.1 资源获取型ODI第41页
        4.3.2 市场获取型ODI第41页
        4.3.3 技术获取型ODI第41-42页
        4.3.4 资本获取型ODI第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人民币ODI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实证分析第43-55页
    5.1 确立指标并构建模型第43-48页
        5.1.1 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第43-46页
        5.1.2 选取变量和设定模型第46-48页
    5.2 模型变量的协整分析及回归分析第48-52页
        5.2.1 模型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第48-49页
        5.2.2 Johansen协整检验第49-50页
        5.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50-51页
        5.2.4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1-52页
    5.3 基于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和脉冲响应回归分析第52-54页
        5.3.1 基于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第52-53页
        5.3.2 脉冲响应回归分析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推动人民币ODI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政策建议第55-61页
    6.1 日本推动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与赶超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第55-58页
        6.1.1 中日ODI经济背景的共同点第55-56页
        6.1.2 中日ODI经济背景的不同点第56-57页
        6.1.3 日本ODI对人民币ODI的启示第57-58页
    6.2 政策建议第58-60页
        6.2.1 按产业扩大ODI的行业规模,优化投资区位及行业分布第58-59页
        6.2.2 完善宏观调控,重视政府在ODI方面的引导作用第59-60页
    6.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7.1 结论第61-62页
        7.1.1 定性分析结论第61页
        7.1.2 定量分析结论第61-62页
    7.2 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第62页
    7.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和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支持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博弈关系及其板块波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