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放射性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铀生物矿化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第12-13页
    1.2 TiO_2光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第13-14页
    1.3 TiO_2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反应机理第14-15页
    1.4 空穴捕获剂对TiO_2光催化还原重金属的影响第15-16页
    1.5 铀生物矿化及还原第16-18页
    1.6 光电子协同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还原矿化第18-19页
    1.7 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9-21页
        1.7.1 选题意义第19页
        1.7.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2 某铀矿山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分析第21-31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1-22页
        2.1.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1页
        2.1.2 试剂与仪器第21-22页
    2.2 样品测定方法第22页
        2.2.1 重金属总量测定第22页
        2.2.2 重金属各形态分离提取第22页
    2.3 数据分析方法第22-2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2.4.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分析第23-24页
        2.4.2 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第24-27页
        2.4.3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污染程度分析第27-28页
        2.4.4 讨论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无菌体系中半导体光电子对铀光催化去除及矿化的影响第31-53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1页
    3.2 实验装置和过程第31-32页
    3.3 实验测定方法第32-34页
        3.3.1 测U(Ⅵ)标准曲线绘制第32页
        3.3.2 CA标准曲线测定第32-33页
        3.3.3 电化学表征第33页
        3.3.4 XRD测试第33页
        3.3.5 FTIR测试第33-34页
        3.3.6 XPS测试第34页
        3.3.7 SEM测试第34页
    3.4 U(Ⅵ)光催去除计算分析第34-35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5-45页
        3.5.1 空穴捕获剂以及pH对U(Ⅵ)光催化去除的影响第35-39页
        3.5.2 不同摩尔比浓度CA对U(Ⅵ)光催化去除的影响第39-41页
        3.5.3 CA对U(Ⅵ)光催化矿化的影响第41-45页
    3.6 CA对U(Ⅵ)光催化去除矿化的机理讨论第45-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A.faecalis-TiO_2共存体系对铀光催化去除及矿化的影响第53-71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3页
    4.2 实验装置和过程第53-54页
        4.2.1 实验装置第53页
        4.2.2 粪产碱杆菌培养和菌粉制备第53页
        4.2.3 实验过程第53-54页
    4.3 测试方法第54-55页
        4.3.1 测U(Ⅵ)标准曲线绘制第54页
        4.3.2 紫外扫描测试第54-55页
        4.3.3 FTIR测试第55页
        4.3.4 XPS测试第55页
        4.3.5 SEM测试第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69页
        4.4.1 CA对A.faecalis-TiO_2共存体系光催化去除U(Ⅵ)的影响第55-56页
        4.4.2 CA对A.faecalis-TiO_2共存体系中铀矿化形貌的影响第56-57页
        4.4.3 A.faecalis-TiO_2共存体系反应后沉淀分析第57-67页
        4.4.4 A.faecalis-TiO_2体系中A.faecalis变化分析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铀生物矿化的影响机理探讨第71-75页
    5.1 无菌体系中半导体光电子与铀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第71-72页
    5.2 A.faecalis-TiO_2共存体系对铀矿化的作用机理探讨第72-75页
结论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网络与移动机器人结合的智能家居系统
下一篇:不同形态氮肥对慈竹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