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3.2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3 不同类型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差异 | 第13-14页 |
1.3.4 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2 论文结构与安排 | 第15-17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非利息收入与风险的概述 | 第18-24页 |
2.1 非利息收入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18页 |
2.1.2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第18-19页 |
2.2 非利息收入概念 | 第19-21页 |
2.2.1 非利息收入定义 | 第19页 |
2.2.2 各国非利息收入界定差异 | 第19-20页 |
2.2.3 非利息收入特点 | 第20-21页 |
2.3 非利息收入与风险的关系 | 第21-24页 |
2.3.1 商业银行风险的一般分析 | 第21-22页 |
2.3.2 非利息收入的风险特点 | 第22页 |
2.3.3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非利息收入现状与风险分析 | 第24-32页 |
3.1 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发展分析 | 第24-28页 |
3.1.1 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发展的背景 | 第24-25页 |
3.1.2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构成 | 第25-27页 |
3.1.3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风险 | 第27-28页 |
3.2 欧盟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发展分析 | 第28-31页 |
3.2.1 欧盟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发展的背景 | 第28-29页 |
3.2.2 欧盟银行业非利息收入构成 | 第29-30页 |
3.2.3 欧盟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风险 | 第30-31页 |
3.3 国外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的启示 | 第31-32页 |
3.3.1 非利息收入发展势在必行 | 第31页 |
3.3.2 重视风险加强监管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与风险分析 | 第32-38页 |
4.1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背景 | 第32-33页 |
4.1.1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 | 第32页 |
4.1.2 金融脱媒的现实情况 | 第32-33页 |
4.1.3 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动 | 第33页 |
4.2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 | 第33-36页 |
4.2.1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的总体情况 | 第33-35页 |
4.2.2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差异 | 第35-36页 |
4.3 非利息收入的开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1 发展非利息收入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情况分析 | 第36-37页 |
4.3.2 我国银行业对非利息收入风险的监管与防范 | 第37-38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风险的实证分析 | 第38-50页 |
5.1 数据、变量与模型 | 第38-41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5.1.2 变量选择 | 第38-41页 |
5.2 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41页 |
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4页 |
5.3 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5.3.1 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破产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4-46页 |
5.3.2 非利息收入与银行杠杆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6-47页 |
5.3.3 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资产组合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7-48页 |
5.3.4 其他因素与银行资产组合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8-49页 |
5.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启示 | 第50-52页 |
6.1 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为依托 | 第50页 |
6.2 建立健全与非利息收入水平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6.3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的相关建议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