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盆景和椿景论文

基于生态休闲理念的盆景园空间规划--以晋江盆景园为例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重点第15-16页
        1.3.2 创新点与研究价值第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盆景园研究综述第18-30页
    2.1 盆景与盆景园第18-21页
        2.1.1 盆景的起源第18页
        2.1.2 盆景的分类第18-19页
        2.1.3 盆景的发展第19页
        2.1.4 盆景园的概念第19-20页
        2.1.5 盆景园的分类第20-21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2.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3页
        2.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2.2.3 研究现状小结第24页
    2.3 国内外相关案例第24-30页
        2.3.1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第24-25页
        2.3.2 大宫盆栽村第25-26页
        2.3.3 韩国思索之苑第26-27页
        2.3.4 梅利特湖盆栽园第27-28页
        2.3.5 意大利克里斯皮盆栽博物馆第28页
        2.3.6 案例小结第28-30页
3 相关研究理论第30-36页
    3.1 相关概念界定第30-31页
        3.1.1 生态第30页
        3.1.2 休闲第30-31页
        3.1.3 生态休闲第31页
    3.2 生态休闲盆景园的提出第31-33页
        3.2.1 生态休闲盆景园的内涵第31-32页
        3.2.2 生态休闲盆景园与传统盆景园的区别第32页
        3.2.3 生态休闲盆景园特征第32-33页
        3.2.4 生态休闲盆景园发展模式第33页
    3.3 生态休闲盆景园效益第33-35页
        3.3.1 文化效益第34页
        3.3.2 社会效益第34页
        3.3.3 生态效益第34-35页
        3.3.4 经济效益第35页
    3.4 其他相关理论第35-36页
        3.4.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5页
        3.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5-36页
4 生态休闲盆景园实践第36-53页
    4.1 项目概况第36-37页
        4.1.1 地理位置第36-37页
        4.1.2 基地的变迁第37页
    4.2 盆景园环境分析第37-52页
        4.2.1 基地内部状况第37-41页
        4.2.2 周边条件分析第41-44页
        4.2.3 上位规划第44-45页
        4.2.4 自然分析第45-48页
        4.2.5 人文分析第48-51页
        4.2.6 生态休闲资源现状第51页
        4.2.7 晋江盆景发展现状第51-52页
    4.3 SWOT分析第52-53页
5 晋江盆景园景观规划第53-81页
    5.1 指导思想第53页
    5.2 规划目标与宗旨第53-54页
    5.3 指导原则第54-55页
        5.3.1 盆景园的生态性原则第54页
        5.3.2 盆景园的艺术性原则第54页
        5.3.3 盆景园的人本性原则第54页
        5.3.4 盆景园的互动性原则第54页
        5.3.5 盆景园的经济性原则第54-55页
        5.3.6 盆景园的安全性原则第55页
    5.4 规划定位第55-56页
    5.5 规划分析第56-64页
        5.5.1 规划布局第56-57页
        5.5.2 空间关系分析第57-60页
        5.5.3 交通动线规划第60-61页
        5.5.4 视线分析第61-62页
        5.5.5 竖向设计第62页
        5.5.6 盆景展示规划第62-63页
        5.5.7 盆景园休闲活动第63-64页
    5.6 盆景园生态功能提升规划第64-78页
        5.6.1 盆景园生态驳岸景观第64-69页
        5.6.2 盆景园植物景观规划第69-75页
        5.6.3 盆景园标识系统第75-77页
        5.6.4 集装箱的生态改造第77-78页
    5.7 其他设施第78-81页
        5.7.1 盆景背景第78-79页
        5.7.2 铺装与小品第79页
        5.7.3 其他公共设施第79-8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附录第85-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的福州马尾工业遗址公园改造设计
下一篇:移动状态下的公路景观视觉安全性规划设计研究--以平潭综合试验区环岛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