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5页 |
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没食子鞣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1 没食子鞣质的概念及来源 | 第11-12页 |
1.1.2 没食子鞣质的性能 | 第12页 |
1.2 茶叶中酚类物质分离纯化技术 | 第12-15页 |
1.2.1 溶剂萃取 | 第12-13页 |
1.2.2 离子沉淀 | 第13页 |
1.2.3 树脂吸附分离 | 第13-14页 |
1.2.4 超临界流体萃取 | 第14页 |
1.2.5 高速逆流色谱 | 第14页 |
1.2.6 其它辅助手段 | 第14-15页 |
1.3 液质联用在茶叶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1 液质联用技术特点 | 第15-16页 |
1.3.2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在茶叶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3 液相色谱与其他质谱串联在茶叶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没食子酰基葡糖物质提取纯化和结构鉴定 | 第19-3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2.1 材料 | 第19-20页 |
2.2.2 目标物质提取 | 第20页 |
2.2.3 薄板层析纯化 | 第20页 |
2.2.4 制备色谱纯化 | 第20-21页 |
2.2.5 HPLC分析 | 第21页 |
2.2.6 UPLC/MS/MS分析 | 第21-22页 |
2.2.7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8页 |
2.3.1 目标物浸提效果 | 第22-23页 |
2.3.2 薄板层析对目标物纯化效果 | 第23-29页 |
2.3.3 制备色谱法纯化效果 | 第29-33页 |
2.3.4 目标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3-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2,3,6-三没食子酰葡糖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39-4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3.2.2 主要溶液配置 | 第39-40页 |
3.2.3 ORAC自由基清除检测 | 第40页 |
3.2.4 DPPH自由基清除检测 | 第40-41页 |
3.2.5 总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 | 第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3.3.1 2,3,6-TGG对AA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 | 第41-43页 |
3.3.2 2,3,6-TGG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 第43-44页 |
3.3.3 2,3,6-TGG总抗氧化能力 | 第44-46页 |
3.3.4 三种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高TGG茶树资源筛选 | 第47-75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4.2.1 材料 | 第47页 |
4.2.2 样品准备 | 第47-48页 |
4.2.3 儿茶素类和TGG LC/MS/MS检测方法建立和优化 | 第48-49页 |
4.2.4 不同茶树材料TGG等成分检测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74页 |
4.3.1 儿茶素类和TGG质谱参数分析结果 | 第50-61页 |
4.3.2 儿茶素类和TGG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 第61-63页 |
4.3.3 茶树材料儿茶素类和TGG含量分析结果 | 第63-73页 |
4.3.4 嫩度对新梢TGG含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A 缩写词说明 | 第84-85页 |
附录B 图表索引 | 第85-87页 |
附录C 作者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