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

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右坝肩边坡倾倒岩体开挖变形响应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0-20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倾倒变形机理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研究第13-14页
        1.2.3 岩体倾倒变形强烈程度分级研究第14-15页
        1.2.4 倾倒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第20-26页
    2.1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2 地层岩性第21-23页
    2.3 地质构造第23-24页
    2.4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第24-25页
    2.5 坝址区场地的地震动效应第25-26页
第3章 右坝肩边坡岩体结构特征与力学特性第26-68页
    3.1 概述第26页
    3.2 边坡岩体结构面主要类型第26-30页
        3.2.1 Ⅲ2级结构面第27-28页
        3.2.2 Ⅲ3级结构面第28页
        3.2.3 Ⅳ级结构面第28-29页
        3.2.4 Ⅴ级结构面第29-30页
    3.3 右坝肩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第30-51页
        3.3.1 坝基岩体结构发育特征第30-41页
        3.3.2 边坡倾倒岩体结构发育特征第41-51页
    3.4 右坝肩边坡岩体倾倒变形发育特征第51-54页
    3.5 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第54-68页
        3.5.1 单轴压缩试验第55-56页
        3.5.2 直剪试验第56-58页
        3.5.3 结构面剪切试验第58-60页
        3.5.4 常规三轴试验第60-63页
        3.5.5 物理力学参数取值第63-68页
第4章 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特征及变形机理研究第68-102页
    4.1 概述第68-69页
    4.2 边坡开挖变形现象第69-75页
        4.2.1 前缘垮塌第69-70页
        4.2.2 地表裂缝第70-74页
        4.2.3 内部变形第74-75页
    4.3 边坡监测资料分析第75-89页
        4.3.1 表面位移监测第76-78页
        4.3.2 深部位移监测第78-82页
        4.3.3 锚索荷载监测第82-87页
        4.3.4 变形速率分析第87-89页
    4.4 边坡开挖离散元模拟研究第89-98页
        4.4.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90页
        4.4.2 计算方案及参数第90-91页
        4.4.3 离散元模拟结果分析第91-97页
        4.4.4 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特征第97-98页
    4.5 边坡变形机理综合分析第98-102页
        4.5.1 影响因素分析第98-99页
        4.5.2 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99页
        4.5.3 变形破坏模式分析第99-102页
第5章 右坝肩边坡稳定性研究第102-114页
    5.1 边坡稳定性 FLAC3D 数值模拟第102-109页
        5.1.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102-103页
        5.1.2 天然状态下边坡模拟分析第103-105页
        5.1.3 边坡开挖后模拟分析第105-107页
        5.1.4 现有支护条件下模拟分析第107-109页
    5.2 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计算第109-114页
        5.2.1 计算方法第109页
        5.2.2 计算剖面第109-111页
        5.2.3 计算工况及参数选取第111-112页
        5.2.4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BC地区须二段储层预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汶川—叠溪河段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