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轻金属冶炼论文--铝论文

低品位、难处理铝土矿的开发及利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概述第11-12页
    1.2 中国铝土矿资源概况第12-15页
        1.2.1 中高铝土矿资源分布概况第12-13页
        1.2.2 低品位及难处理铝土矿分布概况第13-15页
    1.3 铝土矿提取氧化铝技术第15-20页
        1.3.1 拜耳法第15-17页
        1.3.2 烧结法第17-18页
        1.3.3 联合法第18-19页
        1.3.4 钙化碳化法第19-20页
        1.3.5 氧化铝产品的质量要求第20页
    1.4 高温溶出拜耳法及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中国氧化铝工业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设计方案及原料选择第25-29页
    2.1 铝行业规范条件的相关要求第25页
        2.1.1 铝土矿第25页
        2.1.2 氧化铝第25页
    2.2 编制依据及原则第25-26页
        2.2.1 编制依据第25页
        2.2.2 编制原则第25-26页
    2.3 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及产品方案第26-29页
        2.3.1 矿石资源量第26页
        2.3.2 生产规模第26页
        2.3.3 产品方案第26页
        2.3.4 生产方法确定第26-27页
        2.3.5 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第27-29页
第3章 生产工艺流程描述第29-39页
    3.1 生产工艺方案选择第29-32页
        3.1.1 原料磨第29页
        3.1.2 溶出第29页
        3.1.3 赤泥沉降分离及洗涤第29-30页
        3.1.4 控制过滤第30页
        3.1.5 分解分级第30-31页
        3.1.6 蒸发第31页
        3.1.7 焙烧第31-32页
    3.2 工艺过程描述第32-35页
        3.2.1 原料车间第32-33页
        3.2.2 溶出车间第33页
        3.2.3 沉降车间第33-34页
        3.2.4 分解车间第34页
        3.2.5 蒸发车间第34-35页
        3.2.6 焙烧车间第35页
    3.3 可研设计范围第35-37页
    3.4 技术经济第37-39页
第4章 主要工艺参数的设计及设备选择第39-49页
    4.1 主要工艺技术条件及参数第39-42页
        4.1.1 铝矿卸矿第39页
        4.1.2 均化堆场第39页
        4.1.3 原料磨第39页
        4.1.4 预脱硅第39页
        4.1.5 溶出第39-40页
        4.1.6 稀释第40页
        4.1.7 赤泥分离洗涤第40页
        4.1.8 控制过滤第40页
        4.1.9 精液热交换第40页
        4.1.10 分解及分级第40-41页
        4.1.11 成品过滤第41页
        4.1.12 种子过滤第41页
        4.1.13 氢氧化铝焙烧第41页
        4.1.14 蒸发第41-42页
    4.2 物料流量计算第42-43页
        4.2.1 物料平衡计算条件第42-43页
        4.2.2 物料平衡计算结果第43页
    4.3 主要设备选择计算第43-48页
        4.3.1 均化堆场第43-45页
        4.3.2 石灰消化第45页
        4.3.3 原料磨第45页
        4.3.4 溶出第45-46页
        4.3.5 沉降车间第46-47页
        4.3.6 分解车间第47页
        4.3.7 蒸发车间第47-48页
        4.3.8 焙烧车间第48页
    4.4 主要工艺消耗指标第48-49页
第5章 辅助系统设计第49-67页
    5.1 总平面布置第49-51页
        5.1.1 氧化铝生产区第49-50页
        5.1.2 煤气站第50页
        5.1.3 自备电站第50页
        5.1.4 辅助生产设施区第50页
        5.1.5 厂前区第50-51页
    5.2 结构设计第51页
    5.3 建筑设计第51-52页
        5.3.1 主要建筑材料和构造做法第51-52页
        5.3.2 楼地面设计第52页
        5.3.3 建筑防火第52页
        5.3.4 建筑节能第52页
    5.4 给排水第52-54页
        5.4.1 全厂用水概况第52-53页
        5.4.2 新水系统第53页
        5.4.3 循环水系统第53页
        5.4.4 厂区排水第53-54页
    5.5 热力第54-59页
        5.5.1 煤气站第54-56页
        5.5.2 空压站第56-57页
        5.5.3 自备热电站第57-59页
        5.5.4 厂区热力管网第59页
    5.6 电力及自动化控制第59-61页
        5.6.1 电力第59-60页
        5.6.2 自动化控制第60-61页
    5.7 通风第61-63页
        5.7.1 通风第61-62页
        5.7.2 空气调节第62页
        5.7.3 除尘第62-63页
    5.8 赤泥堆场第63-67页
        5.8.1 设计概况第63页
        5.8.2 地形及库容第63-64页
        5.8.3 赤泥坝安全第64-65页
        5.8.4 防洪安全第65页
        5.8.5 堆场区防渗设施第65-66页
        5.8.6 赤泥堆场坝面排水系统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第67-68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建议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7050铝合金平面凝固探索研究
下一篇:20MnSi/30MnSi钢筋防止开裂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