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本文架构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信息消费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 信息消费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信息消费定义 | 第17-18页 |
2.1.2 信息消费特点 | 第18页 |
2.1.3 信息消费统计口径 | 第18-19页 |
2.2 研究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凯恩斯消费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示范效应理论 | 第2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3.1 泰尔指数 | 第21-22页 |
2.3.2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 第22-23页 |
2.3.3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 | 第23页 |
2.4 相关指标 | 第23-25页 |
2.4.1 信息消费系数 | 第23-24页 |
2.4.2 边际信息消费倾向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江苏省居民信息消费分析 | 第25-34页 |
3.1 江苏省经济与信息消费现状 | 第25-27页 |
3.1.1 江苏省经济现状 | 第25-26页 |
3.1.2 江苏省信息消费现状 | 第26-27页 |
3.2 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3 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定量分析 | 第28-33页 |
3.3.1 协整检验 | 第29-30页 |
3.3.2 误差修正模型 | 第30-32页 |
3.3.3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江苏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异变动分析 | 第34-49页 |
4.1 信息消费水平差异 | 第34-37页 |
4.1.1 基于泰尔指数的信息消费支出额差异 | 第34-36页 |
4.1.2 信息消费系数差异 | 第36-37页 |
4.2 各类信息消费占比差异 | 第37-38页 |
4.3 基于 ELES 模型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差异 | 第38-46页 |
4.3.1 ELES 模型介绍 | 第38-39页 |
4.3.2 描述性分析 | 第39-40页 |
4.3.3 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函数构建 | 第40-43页 |
4.3.4 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函数构建 | 第43-45页 |
4.3.5 函数结果讨论 | 第45-46页 |
4.4 信息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差异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江苏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62页 |
5.1 信息消费差异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49-51页 |
5.2 收入差异 | 第51-58页 |
5.2.1 模型的选择 | 第51-52页 |
5.2.2 描述性分析 | 第52-53页 |
5.2.3 变量及数据的选取 | 第53-54页 |
5.2.4 模型建立及检验 | 第54-57页 |
5.2.5 模型结果讨论 | 第57-58页 |
5.3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 第58-60页 |
5.3.1 文化素质差异 | 第58-59页 |
5.3.2 信息设备拥有情况差异 | 第59-60页 |
5.3.3 信息消费环境差异 | 第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6.2 调节江苏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异的建议 | 第63-65页 |
6.2.1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意识,引导信息消费观念 | 第63页 |
6.2.2 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63-64页 |
6.2.3 设计合理的信息产品和资费体系 | 第64页 |
6.2.4 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农村社保范围 | 第64页 |
6.2.5 统筹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 | 第64-65页 |
6.2.6 完善农村地区培训体系,增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 第6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