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面向网络入侵检测的数据样本综合处理方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数据不平衡问题第13-14页
        1.2.2 海量数据分类问题第14-17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7-19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9-20页
第2章 入侵检测和数据挖掘概述第20-29页
    2.1 入侵检测第20-24页
        2.1.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第20-22页
        2.1.2 入侵检测的组成第22-24页
        2.1.3 入侵检测的方法第24页
    2.2 数据挖掘第24-27页
        2.2.1 数据挖掘概述第24-25页
        2.2.2 数据挖掘方法第25-27页
    2.3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第27-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第29-40页
    3.1 相关方法介绍第29-31页
        3.1.1 K-S统计第29-30页
        3.1.2 决策树第30页
        3.1.3 逻辑回归第30-31页
    3.2 针对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方法第31-36页
        3.2.1 整体框架第31-32页
        3.2.2 K-S决策树第32页
        3.2.3 数据分片第32-33页
        3.2.4 数据重采样第33-34页
        3.2.5 算法应用实例分析第34-36页
    3.3 入侵检测实验第36-39页
        3.3.1 评价指标第36-37页
        3.3.2 数据集第37页
        3.3.3 实验分析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基于基准数据的自适应AP聚类算法第40-59页
    4.1 相关方法介绍第40-44页
        4.1.1 AP聚类第40-41页
        4.1.2 加权的AP算法(WeightedAP,WAP)第41-42页
        4.1.3 基于基准数据的AP聚类算法(Landmark AP,LAP)第42-44页
    4.2 基于基准数据的自适应AP聚类算法(LANDMARK ADAPTIVE AP,LAAP)第44-50页
        4.2.1 算法概述第44-45页
        4.2.2 模型构建与更新第45页
        4.2.3 距离阈值ε的实时调整第45-47页
        4.2.4 模型重建的触发条件第47页
        4.2.5 模型重建第47-48页
        4.2.6 算法步骤及时空代价分析第48-50页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0-58页
        4.3.1 实验数据集和测试环境第50页
        4.3.2 参数影响第50-53页
        4.3.3 时间性能第53-55页
        4.3.4 入侵检测分类准确率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基于样本综合处理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第59-68页
    5.1 模型说明第59-60页
    5.2 评价标准第60-61页
    5.3 分类方法第61-62页
    5.4 模型检验第62-67页
        5.4.1 实验数据集及测试环境第62页
        5.4.2 准确率分析第62-65页
        5.4.3 时间性能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苯炔大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下一篇:基于约束扩散法匹配的序列图像三维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