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论知识产权争议的可仲裁性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9页
    二、 文献综述第9-12页
    三、 本文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一章 争议可仲裁性问题概述第13-19页
    第一节 争议可仲裁性基础理论第13-16页
        一、 争议可仲裁性的理论界定第13-14页
        二、 争议可仲裁性的基本要素第14-16页
    第二节 各国争议可仲裁性立法体系第16-19页
        一、 概括式立法体系第16-17页
        二、 举例式立法体系第17页
        三、 概括和举例并存立法体系第17-19页
第二章 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发展现状第19-26页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现状第19-23页
        一、 完全支持知识产权争议进行仲裁第19-21页
        二、 部分支持知识产权争议仲裁的国家第21页
        三、 较为排斥知识产权争议仲裁的国家第21-22页
        四、 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国际发展趋势第22-23页
    第二节 知识产权争议基本类型及可仲裁性第23-26页
        一、 知识产权合同争议及可仲裁性第23-24页
        二、 知识产权侵权争议及可仲裁性第24-25页
        三、 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及可仲裁性第25-26页
第三章 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的可仲裁性第26-34页
    第一节 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可仲裁性的主要障碍第26-28页
        一、 知识产权属于影响公共利益的绝对权第26-27页
        二、 知识产权存在专门的确权机构第27-28页
    第二节 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可仲裁性的实证分析第28-30页
        一、 Deprenyl Animal Health. V.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novationsFoundation第28-29页
        二、 案件简析第29-30页
    第三节 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可仲裁性第30-34页
        一、 有效性争议仲裁不影响公共利益第30-32页
        二、 确权机构的存在不排除有效性的仲裁解决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现状及完善第34-44页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制度第34-37页
        一、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规定第34-35页
        二、 我国仲裁机构对知识产权可仲裁性的规定第35-37页
    第二节 推动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发展的必要性第37-40页
        一、 仲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优势第37-39页
        二、 仲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39-40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制度的建议第40-44页
        一、 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第40-41页
        二、 国内知识产权仲裁制度与国际的接轨第41-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选择适用
下一篇:试论无涉外因素案件的国外仲裁机构约定--以江苏航天万源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艾尔姆风能叶片制品(天津)有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纠纷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