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2.1 公众参与 | 第19页 |
2.2.2 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 | 第19-20页 |
2.2 研究理论 | 第20-22页 |
2.2.1 控权理论 | 第20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公共决策主体多元化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厦门市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3.1.1 项目投资大风险系数高 | 第22页 |
3.1.2 项目目标与利益的公共性 | 第22-23页 |
3.1.3 社会关注度高 | 第23页 |
3.2 厦门市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调研分析 | 第23-34页 |
3.2.1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3-29页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第4章 厦门市美上路建设项目决策公众参与实例分析 | 第34-39页 |
4.1 厦门市美上路基本情况 | 第34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34页 |
4.1.2 项目建设背景 | 第34页 |
4.2 美上路建设项目决策公众参与分析 | 第34-39页 |
4.2.1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4-36页 |
4.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2.3 公众的主要意愿 | 第37-39页 |
第5章 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5.1.1 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 第39页 |
5.1.2 公众参与方式单一 | 第39-40页 |
5.1.3 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不足 | 第40页 |
5.1.4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度不高 | 第40页 |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5.2.1 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淡薄 | 第40-41页 |
5.2.2 政府对公众参与重要性意识不足 | 第41页 |
5.2.3 公众参与项目决策的法律基础薄弱 | 第41-42页 |
5.2.4 政府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不足 | 第42页 |
5.2.5 公众参与的经济与社会成本较高 | 第42-43页 |
第6章 经验借鉴及优化建议 | 第43-49页 |
6.1 英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6.1.1 英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 | 第43页 |
6.1.2 英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法制基础 | 第43-44页 |
6.1.3 英国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 | 第44页 |
6.2 优化厦门市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决策公众参与路径的建议 | 第44-49页 |
6.2.1 转变政府职能及决策理念和方式 | 第44-46页 |
6.2.2 以法律确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 | 第46页 |
6.2.3 构建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决策模式 | 第46-47页 |
6.2.4 拓展多元化的公众参与主体 | 第47页 |
6.2.5 建立公众参与保障制度 | 第47-48页 |
6.2.6 拓展公众参与方式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