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2-20页 |
| 1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1 命名 | 第12页 |
| 1.2 结构 | 第12页 |
| 1.3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5页 |
| 2 鱼髓过氧化物酶(MPO)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2.1 同源性 | 第16页 |
| 2.2 免疫功能 | 第16页 |
| 3 中草药对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抑制 | 第16-17页 |
| 4 发生在中西药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 第17-18页 |
| 4.1 发生在吸收过程的相互作用 | 第17-18页 |
| 4.2 发生在分布过程的相互作用 | 第18页 |
| 4.3 发生在代谢环节的相互作用 | 第18页 |
| 4.4 发生在排泄环节的相互作用 | 第18页 |
| 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鲫血髓过氧化物酶(MPO)mRNA的表达与血药浓度关联性研究 | 第20-3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 1.1 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21页 |
| 1.3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 1.4 给药与取样 | 第21页 |
| 1.5 利用髓过氧化物酶(MPO)mRNA的表达分析MPO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 第21-23页 |
| 1.6 血样中吡喹酮残留量分析 | 第23页 |
| 1.7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 2.1 总RNA提取结果 | 第23-24页 |
| 2.2 吡喹酮口灌处理后,不同时间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的表达 | 第24-26页 |
| 2.3 血样中吡喹酮残留量测定结果 | 第26-28页 |
| 2.4 髓过氧化物酶(MPO)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 3 讨论 | 第29-31页 |
| 3.1 鱼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 第29页 |
| 3.2 髓过氧化物酶(MPO)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黄芪、黄连与柴胡对鲫体内吡喹酮的代谢影响 | 第31-3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1.2 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 1.3 实验用鱼及处理 | 第33-34页 |
| 1.4 血样中吡喹酮残留量分析 | 第34页 |
| 1.5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2.1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 | 第34页 |
| 2.2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34页 |
| 2.3 3 种中草药分别作用下吡喹酮在鲫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第34页 |
| 2.4 3 种中草药分别作用下吡喹酮在鲫体内的分布与消除 | 第34-36页 |
| 3 讨论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黄芪、黄连与柴胡对鲫血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7-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1.1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37页 |
| 1.3 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 | 第37页 |
| 1.4 实验用鱼及处理 | 第37-38页 |
| 1.5 利用髓过氧化物酶(MPO)mRNA的表达分析MPO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 第38页 |
| 1.6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2 结果 | 第38-41页 |
| 2.1 总RNA提取结果 | 第38-39页 |
| 2.2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量测定结果 | 第39-41页 |
| 3 讨论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