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21-23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一章 郑献甫生平交游与著述 | 第23-32页 |
第一节 郑献甫的生平 | 第23-25页 |
第二节 郑献甫的交游 | 第25-29页 |
第三节 郑献甫的著述 | 第29-32页 |
第二章 《鹤唳集》的主要内容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战乱社会的缩影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个人颠沛流离生活简史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山水景物与民风土俗的记载 | 第37-43页 |
第三章 《鹤唳集》的价值 | 第43-55页 |
第一节 翔实的史料价值 | 第43-49页 |
第二节 作者文学主张的展示 | 第49-55页 |
一、诗当有格,缘情言志 | 第49-51页 |
二、学古以变古,文章忌死句 | 第51-53页 |
三、诗抒心灵,意主性情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鹤唳集》点注 | 第56-483页 |
鹤唳集一(乙卯至丙辰) | 第56-175页 |
罪言六首 | 第56-62页 |
姚吉甫刺史自贵阳惠书时奉讳云南返葬山西 | 第62-64页 |
乙卯春初遣兴(四首) | 第64-68页 |
春雨不出门偶作 | 第68-69页 |
夜气 | 第69-70页 |
郊行(二首) | 第70-71页 |
乙卯马日至州城 | 第71页 |
春夕不寐偶成(二首) | 第71-73页 |
春日乡里纷然人情皇惑戏占 | 第73-76页 |
薄暖(三首) | 第76-78页 |
人日偶成 | 第78-79页 |
入郭 | 第79-80页 |
即景 | 第80页 |
闲遣四首时五十五初度矣 | 第80-83页 |
小窗听雨排闷偶成(二首) | 第83-85页 |
春望 | 第85页 |
绝句二首 | 第85-86页 |
春分 | 第86-87页 |
夜雨 | 第87页 |
社日看耕(二首) | 第87-88页 |
春晓 | 第88页 |
春日漫兴(四首) | 第88-92页 |
石氏兄弟脱贼歌 | 第92-93页 |
避贼闲遣 | 第93-95页 |
盗去归家(二首) | 第95-96页 |
避盗历数村戏作 | 第96-97页 |
连日行路偶占(二首) | 第97-99页 |
哭榕儿(二首) | 第99-41页 |
清明上冡 | 第41-100页 |
书感 | 第100-101页 |
闻布谷 | 第101页 |
闲居遣兴 | 第101-102页 |
村人共辟岩居藏身时值褉日相与探胜(二首) | 第102-103页 |
感怀四首 | 第103-106页 |
病瘧戏作 | 第106页 |
送春三首 | 第106-107页 |
故乡以人代牛耕感赋 | 第107-109页 |
盗警(二首) | 第109-110页 |
太息 | 第110页 |
郊原即目(二首) | 第110-112页 |
赴桂林取道雒容途中作(四首) | 第112-114页 |
舟入理定峡偶作(三首) | 第114-115页 |
江行题野人村居 | 第115-116页 |
长夏苦热即事偶作(二首) | 第116-117页 |
闲遣(二首) | 第117-119页 |
新秋书怀(二首) | 第119-120页 |
秋思在秀峰书院作八首 | 第120-125页 |
乙卯八月十七日闻浔州府失守感赋(四首) | 第125-128页 |
乙卯冬初讲院独坐偶成(六首) | 第128-132页 |
十月初六夜大雨似四月蒸溽偶占一律志之 | 第132页 |
放歌(四首) | 第132-135页 |
消息(四首) | 第135-137页 |
寓居无事苦雨有怀率成二首 | 第137-138页 |
望乡 | 第138-139页 |
寒雨排闷(二首) | 第139页 |
写意(四首) | 第139-141页 |
夜凉被酒偶作(二首) | 第141-142页 |
送朱伯韩同年观察入都(二首) | 第142-144页 |
桂林补兴 | 第144-146页 |
秋柳(四首) | 第146-149页 |
书《随清娱墓志》后 | 第149-151页 |
题《灵泉观日图》 | 第151-152页 |
定粤寺中大镬歌 | 第152-154页 |
《醉钟馗图》 | 第154-156页 |
寄白河令李秋航代柬 | 第156-158页 |
书《詠芳集》后有序 | 第158-160页 |
题便面沈畹兰小照为方伯胡恕堂同年作(六首) | 第160-161页 |
书扇送刘莪圃返里时以旧任累将赴晋 | 第161-162页 |
题姚理堂学博小照即以誌别 | 第162页 |
五古一首 | 第162-163页 |
夜寒不寐枕上偶成(二首) | 第163-164页 |
丙辰春感 | 第164页 |
夜雨 | 第164页 |
人日得方伯胡恕堂同年书 | 第164-165页 |
春望 | 第165页 |
上元口号 | 第165-166页 |
写意(二首) | 第166页 |
有感偶书(四首) | 第166-168页 |
即景 | 第168-169页 |
春意 | 第169页 |
正月二十三日大寒不能入城旋且归里 | 第169-170页 |
早发途中即景 | 第170页 |
郊行马上得句 | 第170页 |
春游入郭(二首) | 第170-171页 |
春兴漫成四首 | 第171-173页 |
二月二日 | 第173-174页 |
闲居 | 第174页 |
晓起 | 第174-175页 |
黄昏 | 第175页 |
忆昔 | 第175页 |
鹤唳集二(丙辰至丁巳) | 第175-269页 |
丙辰三月十九日江行至永福,被盗劫舟并舟将去 | 第175-178页 |
题莫梧庄《冬岭观梅图》 | 第178-179页 |
题劳介子《蕉鹿图》帐额 | 第179-180页 |
白莲四首为胡恕堂方伯赋 | 第180-182页 |
丙辰夏苦雨三四旬未止排闷偶成(四首) | 第182-184页 |
题田珥云慈帷遗卷(二首) | 第184-185页 |
论诗十六绝句(十六首) | 第185-191页 |
酬周小农明府见赠二律(二首) | 第191-192页 |
城东晚眺.占 | 第192-193页 |
寿廖萃堂九秩(四首) | 第193-195页 |
用韵答罗芸阁学博 | 第195-196页 |
夜坐 | 第196页 |
十月二十五日撷芳园赏菊呈胡恕堂方伯(二首) | 第196-197页 |
冬至将谋返里述意四首示李秋航(四首) | 第197-199页 |
岁暮杂感示李秋航(八首) | 第199-203页 |
腊日偶吟(四首) | 第203-204页 |
岁除无事偶成(八首) | 第204-209页 |
独秀山下读书岩访颜光禄遗址 | 第209-210页 |
除夕醉吟 | 第210-212页 |
守岁讲院作 | 第212-213页 |
丁巳元旦 | 第213页 |
人日得句寄秋航 | 第213-214页 |
命桂儿上学作此示意(二首) | 第214-215页 |
春游闲遣(四首) | 第215-216页 |
春雨 | 第216-217页 |
春夜 | 第217页 |
辑书案.占八首 | 第217-220页 |
题方伯胡恕堂同年《三生图》 | 第220-221页 |
丁巳正月二十日自桂林赴宜州道出永宁杂述(六首) | 第221-223页 |
宿山店 | 第223-224页 |
舆中得句(四首) | 第224-225页 |
道上偶占 | 第225页 |
野店初见桃花 | 第225-226页 |
至永宁游百寿岩题壁(四首) | 第226-227页 |
寓城中门人陈竹溪书室谈柳州告警恐宜州道梗怅然作退归之计 | 第227页 |
归途写意 | 第227页 |
野店即景 | 第227-228页 |
惊闻柳州失守,时二月之二十八日也(四首) | 第228-230页 |
三月二日出桂林途次作(二首) | 第230-231页 |
三月初九日命家丁回里,而自与家.居平乐 | 第231-232页 |
过阳朔吊曹邺故宅 | 第232-233页 |
清明日忆家(二首) | 第233页 |
平乐城中金砂菴后有金砂井或以为李义山诗所云“绳烂金砂井”即此地也书一绝 | 第233页 |
平乐感兴 | 第233-234页 |
赠荔浦令王悔余明府(二首) | 第234-235页 |
三月二十四日与李秋航同至封川作寓公(二首) | 第235-236页 |
封川令张棨堂出其尊人东崖先生《探春图》属题 | 第236-237页 |
又题《听涛图》(三首) | 第237-238页 |
又题《望岳图》(二首) | 第238-239页 |
题田生珥云为周郎释香作独秀峰图 | 第239-241页 |
夏五寓封川午日偶书(二首) | 第241-242页 |
封州杂咏(四首) | 第242-243页 |
送李秋航回帆梧州(二首) | 第243-244页 |
余欲奔黄州而秋航欲回衡州书来言别作此送之(二首) | 第244页 |
封州闻警移居僻乡(二首) | 第244-245页 |
小舆行荒山中得句(二首) | 第245页 |
闰夏由封川赴广州得四绝 | 第245-247页 |
鹄奔亭夜泊 | 第247页 |
峡山寺 | 第247页 |
羊城闲居感怀八首 | 第247-250页 |
仁化令吴慎甫同年闻予东下,以舟西迎,不知已到羊城两阅月矣,欣然命驾至韶阳,道上偶占(三首) | 第250-251页 |
江路近海风色颇凉偶得句(二首) | 第251-252页 |
水角至山峡书所见 | 第252-253页 |
亭午小泊鱼步 | 第253页 |
过清远时连州有警 | 第253页 |
清远峡 | 第253-254页 |
出峡 | 第254-255页 |
由韶阳舍舟而舆至仁化 | 第255页 |
仁化杂咏(四首) | 第255-256页 |
秋七月游丹霞山题壁 | 第256-257页 |
丹霞禅林吊澹归和尚即明末金道隐先生也(二首) | 第257-259页 |
夜宿丹霞山中客堂(四首) | 第259-260页 |
归途游锦石岩复作长句 | 第260-261页 |
赠吴慎甫同年(六首) | 第261-263页 |
丁巳八月在羊城闻梧州于十一日失守感赋(四首) | 第263-265页 |
侨居羊城,稀得乡报,闻彭星舫观察攝方伯篆即乞病,赋此寄怀,即以代柬 | 第265页 |
闻李秋航陷贼中许久不得消息 | 第265-266页 |
美人风筝四首 | 第266-267页 |
范蠡 | 第267-268页 |
王猛 | 第268-269页 |
鹤唳集三(丁巳至戊午) | 第269-360页 |
羊城小住,蕃舶大集,拟即携家去之 | 第269-270页 |
丁巳十月十四日夷人入城,十六日携家出城纪事一首 | 第270-271页 |
感事四首 | 第271-272页 |
到羊城时不谒一客,别羊城亦不诣一客,有问者,以此答之 | 第272-273页 |
晓过清远县 | 第273页 |
浈江舟次杂感(四首) | 第273-274页 |
过英德吊东坡 | 第274页 |
浈江旅夜偶成 | 第274页 |
舟次即景(二首) | 第274-275页 |
至韶州感赋(二首) | 第275页 |
历记游踪慨然有作(四首) | 第275-277页 |
小住韶阳戏书(三首) | 第277页 |
登九成台作 | 第277-278页 |
小饮后醉书(四首) | 第278-280页 |
偶书韶州寓壁(二首) | 第280页 |
书寄翁源令李少白书后(三首) | 第280-281页 |
避寇以来新知旧识相累不少,人眼自青,我头奈白,所报直不必言,书此志感,且以志惭(二首) | 第281-283页 |
罪言一首 | 第283-284页 |
自韶州赴仁化作(三首) | 第284-285页 |
至仁化,同年吴慎甫大令处之署中,留之度岁(二首) | 第285-286页 |
仁化署中守岁戏作 | 第286页 |
旅怀(四首) | 第286-288页 |
戊午元旦仁化署中作(四首) | 第288-289页 |
仁化署中闲居(二首) | 第289页 |
三月就顺德之聘,重泛珠江至羊城有作(二首) | 第289-290页 |
三月十六日赴顺德途次作(二首) | 第290-291页 |
顺德小住借观旧志(二首) | 第291页 |
戏作《幻幻书生歌》寄李秋航 | 第291-293页 |
闻李秋航将披发入山自称李空如作此寄之并送之(八首) | 第293-297页 |
将别顺德偶占 | 第297页 |
望海歌 | 第297-299页 |
重住羊城数日偶书(四首) | 第299-300页 |
羊城怀古五首 | 第300-303页 |
客感偶成(四首) | 第303-304页 |
戏书一首 | 第304页 |
杂书所触(三首) | 第304-306页 |
自珠江返棹入浈江回望羊城有作(二首) | 第306页 |
重过英州感赋 | 第306-307页 |
寨将夫人庙吊银城虞氏女 | 第307-308页 |
枕上 | 第308页 |
江干晓望(三首) | 第308-309页 |
随清娱 | 第309-310页 |
王朝云 | 第310页 |
浈江夜泊(二首) | 第310-311页 |
舟吹夜坐(二首) | 第311页 |
江行即景(二首) | 第311-312页 |
舟夜即景 | 第312页 |
英州江中闻盗 | 第312-313页 |
客中杂忆两年来流寓(八首) | 第313-315页 |
尝阅《象州图》,经欲修吾州志书而未及为也,闲中杂忆,书数诗以誌归思(六首) | 第315-317页 |
书程酉山太守所遗李斯残碑 | 第317-319页 |
闻西江告捷,西路渐通,书此以志归思 | 第319-320页 |
哭老友李秋航时客死封川县(六首) | 第320-323页 |
赠仁化令黄小山司马时五十初度 | 第323-325页 |
秋凉思理归棹感赋寄吴慎甫同年,时需次羊城(六首) | 第325-327页 |
中秋感(二首) | 第327页 |
晚眺偶成(二首) | 第327-328页 |
戊午九月三日重游丹霞山六首 | 第328-332页 |
续游丹霞山之日,本系大令黄小山所约,中途参差不值,乃以少宰钱小泉为主,凡经再宿,率成二律奉小泉(二首) | 第332页 |
奉答黎棠村学博 | 第332-333页 |
思归吟(二首) | 第333-334页 |
书怀十首 | 第334-339页 |
重九日黄小山大令招复游丹霞山(四首) | 第339-340页 |
将返里,小泉钱少宰以诗赠行,作此答之(二首) | 第340-341页 |
别黄小山大令 | 第341-342页 |
赠曲江张梦仙大令(二首) | 第342-343页 |
重经羊城感赋(六首) | 第343-345页 |
转棹顺德途次作 | 第345页 |
王悔余大令闻殉难贺州(二首) | 第345-346页 |
贺州破闻龙子构同年殉难(四首) | 第346-348页 |
贺州破不得黎信臣消息(二首) | 第348-349页 |
珠江夜泊(二首) | 第349页 |
流寓凤山讲舍(三首) | 第349-351页 |
自顺德复赴东莞,应大令五响亭之招,时已嘉平之六日矣(二首) | 第351页 |
晓发(二首) | 第351-352页 |
舟中晓望 | 第352页 |
火轮船行 | 第352-353页 |
闲吟(二首) | 第353-354页 |
东莞小寓(二首) | 第354-355页 |
东莞闲眺(二首) | 第355-356页 |
东莞移居(三首) | 第356-358页 |
残腊感怀 | 第358-359页 |
东莞度岁(二首) | 第359-360页 |
鹤唳集四(已未至庚申) | 第360-483页 |
已未春三月漫兴 | 第360页 |
长夏偶书 | 第360-361页 |
书汪芙生《桃花潭馆诗钞》后 | 第361页 |
书沈伯眉诗集 | 第361-362页 |
题舒锦亭《古眉峡杀贼图》 | 第362-363页 |
同人招游金绳寺在东莞县北 | 第363页 |
署中小斋独坐 | 第363-364页 |
自怜四首 | 第364-366页 |
诗旨四言四首为汪芙生书素笺 | 第366-368页 |
漫兴仿少陵(四首) | 第368-370页 |
杂述(八首) | 第370-196页 |
开门七事,俗问一语耳。舒立人集中有此诗七首,戏仿之(七首) | 第196-377页 |
得家信 | 第377页 |
漫兴又四首 | 第377-379页 |
六言小诗(六首) | 第379-381页 |
书舒立人《瓶水斋诗集》(二首) | 第381-382页 |
感旧诗 | 第382页 |
陕西白河令李秋航梧州出围,卒于封川 | 第382页 |
湖南龙阳令龙子构贺县既破为贼所戕 | 第382-383页 |
甲辰孝廉忻城土司籍莫梧庄为乡人所戕 | 第383-384页 |
丙辰孝廉贺县学教谕黎信臣举家被戕 | 第384页 |
秋意(三首) | 第384-385页 |
题陈孝廉朗山《梅窝诗卷》后(二首) | 第385页 |
题子璞(秀琨)所贻《秋山图》小幅(二首) | 第385-386页 |
哭莞儿 | 第386-387页 |
题汪芙生《秋城夜角图》 | 第387-388页 |
题东坡先生画像 | 第388-389页 |
九日饮冒氏宅即东莞张氏园(二首) | 第389-390页 |
书《剑南诗钞》后(四首) | 第390-391页 |
醉后吟 | 第391页 |
重至羊城卜居(二首) | 第391-392页 |
杂忆即景(四首) | 第392-394页 |
暇日阅诸家诗戏作 | 第394-396页 |
杂述(四首) | 第396-398页 |
赠张伯眉大令即书其诗文小集后 | 第398-399页 |
书徐文长《青藤馆诗集》后(二首) | 第399-400页 |
书吴次尾《楼山堂集》后(二首) | 第400-401页 |
秋宵不寐秋声四起其各系于物有足感者分赋之(四首) | 第401-402页 |
长宵不寐偶书 | 第402-403页 |
东莞资福寺东坡《罗汉讃》残碑 | 第403-404页 |
校书偶述(二首) | 第404-405页 |
闻落叶 | 第405页 |
补窗戏作二首 | 第405-406页 |
已未小除日作(四首) | 第406-407页 |
张德甫廉访除夕见饷食物,别有盆兰,绿叶紫茎,非常品也,拜而受之,赋以志谢(二首) | 第407页 |
庚申元旦试笔(二首) | 第407-408页 |
早春漫兴六首 | 第408-410页 |
庚申马日得家书三首 | 第410-411页 |
早春漫兴又六首 | 第411-414页 |
读史偶书(三首) | 第414-415页 |
闻沈伯眉学博于元日作古(四首) | 第415-416页 |
东官袁督师祠下作 | 第416页 |
二月三日陈孝廉朗山招同人集浮邱山寺,余以疾不赴 | 第416-417页 |
题倪云臞《珠海夜游图》(四首) | 第417-418页 |
伍紫垣方伯五十寿诗(二首) | 第418-419页 |
羊城寓许氏借宅偶书(二首) | 第419页 |
陈孝 廉兰甫、俞观察麟士招游海幢寺 , 时送张南山诗刻藏于此 | 第419-420页 |
俞麟土观察招游潘园海山仙馆,在坐者许小琴别驾、许晋笙郎中暨星台太守、筠葊侍讲共六人 | 第420-421页 |
绿阴四首 | 第421-422页 |
送许星台入都时以郡太守赴铨(二首) | 第422-423页 |
临水人家见牡丹盛开 | 第423页 |
春夜闻残雨 | 第423页 |
病愈后连日出游书所见 | 第423-424页 |
报谢归戏作 | 第424页 |
春阴出游近郭 | 第424-425页 |
观海放歌 | 第425-426页 |
消息(三首) | 第426-427页 |
六十自寿(四首) | 第427-429页 |
庚申清明 | 第429页 |
羊城气候颇异,流寓书感(二首) | 第429页 |
小有感冒重召医者慨然有作 | 第429-430页 |
许星台太守筠葊侍讲昆季偕其兄晋生郎中暨其家小琴别驾宴集邓氏杏林庄(三首) | 第430-431页 |
杜门无事仰屋有得(三首) | 第431-432页 |
绝句(二首) | 第432页 |
杂诗(六首) | 第432-435页 |
春游偶书 | 第435-436页 |
杂作绝句(二首) | 第436页 |
书洪稚存《更生斋续集》(二首) | 第436-437页 |
倪云臞少尹于闰三月三日招同人集广州光孝寺 | 第437-438页 |
谒虞仲翔祠 | 第438-439页 |
许星台太守招同人携録事小集离明观 | 第439-440页 |
题曾宾谷长寿寺后池修禊图,成果和尚藏 | 第440-441页 |
题俞麟士观察《凌云课诗图》(二首) | 第441页 |
题宣和画石《玉玲珑》残卷 | 第441页 |
题许小琴别驾所藏听松庐卷子汤都督雨生为张郡丞南山作也 | 第441-442页 |
题《南唐古梅图》为许小琴别驾作 | 第442页 |
题《沙湾古松图》亦为小琴别驾作 | 第442-443页 |
首夏四日杏林庄主人招饮于杏林庄赋此疥其壁(四首) | 第443-444页 |
即事小诗为汪芙生书扇(四首) | 第444-445页 |
南海令朱柳溪明府六十寿诗 | 第445-446页 |
驿柳(四首) | 第446-447页 |
悼从姪子方大令卒于乳源署中(二首) | 第447-448页 |
许公子晋笙比部郎为余作《旧雨图》书其上(三首) | 第448页 |
庚申七夕前一日,许晋笙、崔松生招集袖海楼,是夕荡舟海珠寺畔纵观乞巧,作此纪事,盖岭南俗以六日为七夕,莫知所始也 | 第448-449页 |
杂忆诗八首,作于桂林,时为乙卯,其稿失去久矣,犹忆数联,补缀引申,或入近况,不忍割弃,故为附存 | 第449-453页 |
咏怀(八首) | 第453-456页 |
秋感(二首) | 第456-457页 |
羊城移寓,去旧寓数武,客见其题门帖辄识之 | 第457-458页 |
暮雨(二首) | 第458页 |
门人王筱泉蕴璘为余续刊诗集,既竣事后阅一过,赧然有作(四首) | 第458-460页 |
七月廿四日游白雪山出小北门书所见 | 第460页 |
门人蕴璘置酒招余,偕许小琴别驾李石泉大使王庚白公子游白云山,XV饮昇仙崕,历白云寺,归至能仁寺小憩 | 第460-461页 |
题许小琴通守《鸥湖泛舟图》 | 第461-462页 |
又题《镜湖雅集图》(四首) | 第462页 |
题画蟹 | 第462-463页 |
今我 | 第463页 |
读史有感(四首) | 第463-465页 |
刘笑山五十初度(四首) | 第465-468页 |
喜族人并乡人至四首 | 第468-469页 |
题《曹贞女传》 | 第469-470页 |
题《江楼秋唱图诗》后为晋笙比部作(四首) | 第470-471页 |
潦倒八首 | 第471-475页 |
杂述(四首) | 第475-477页 |
寒夜独坐(二首) | 第477-478页 |
新寒杂书所感(四首) | 第478-479页 |
白香山有黑龙饮水赋,陆放翁有白龙挂空诗,客有谈此事者,忆吾乡乙卯六月十四日亦有此异,因补此诗 | 第479-480页 |
蹉跎(二首) | 第480-481页 |
名场(二首) | 第481-482页 |
庚申廿五日新春 | 第482-483页 |
参考文献 | 第483-4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485页 |
致谢 | 第485-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