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表 | 第19-20页 |
缩略词表 | 第20-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1.2.1 MIMO预编码技术 | 第23-27页 |
1.2.2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 第27-31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 第31-33页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33-34页 |
第二章 MIMO无线通信基础 | 第34-42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征 | 第34-36页 |
2.3 单用户MIMO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2.4 多用户MIMO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2.4.1 多用户MIMO下行信道模型 | 第38页 |
2.4.2 多用户MIMO上行信道模型 | 第38-39页 |
2.5 多小区MIMO系统模型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基于连续信漏噪比的多用户MIMO预编码 | 第42-60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3.3 经典的MIMO预编码技术 | 第44-47页 |
3.3.1 脏纸编码 | 第44页 |
3.3.2 THP预编码 | 第44-45页 |
3.3.3 基于SLNR的预编码 | 第45-47页 |
3.4 SLNR-THP预编码 | 第47页 |
3.5 SSLNR的预编码 | 第47-51页 |
3.6 排序的SSLNR预编码 | 第51-52页 |
3.7 复杂度分析 | 第52-53页 |
3.8 仿真分析 | 第53-5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基于各天线的连续信漏噪比的多用户MIMO预编码 | 第60-70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60-61页 |
4.3 PA-SSLNR预编码 | 第61-63页 |
4.4 排序的PA-SSLNR预编码 | 第63-64页 |
4.5 复杂度分析 | 第64页 |
4.6 仿真分析 | 第64-6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几何平均值分解的连续信漏噪比预编码 | 第70-84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GMD简介 | 第70-71页 |
5.3 系统模型 | 第71-73页 |
5.4 基于GMD的信漏噪比预编码 | 第73-74页 |
5.5 基于GMD的连续信漏噪比预编码 | 第74-76页 |
5.6 排序的SSLNR-GMD预编码 | 第76-77页 |
5.7 复杂度分析 | 第77页 |
5.8 仿真分析 | 第77-8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鲁棒的连续信漏噪比预编码设计 | 第84-94页 |
6.1 引言 | 第84页 |
6.2 非理想信道模型 | 第84-85页 |
6.3 鲁棒的SLNR预编码 | 第85页 |
6.4 鲁棒的SSLNR预编码 | 第85-87页 |
6.5 鲁棒的PA-SSLNR预编码 | 第87-88页 |
6.6 鲁棒的SSLNR-GMD预编码 | 第88-89页 |
6.7 仿真分析 | 第89-93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基于更软的软频率重用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 | 第94-106页 |
7.1 引言 | 第94-95页 |
7.2 软频率重用技术及其调度算法 | 第95-99页 |
7.2.1 软频率重用技术 | 第95-96页 |
7.2.2 软频率重用技术的调度算法 | 第96-99页 |
7.3 更软的软频率重用 | 第99-101页 |
7.4 仿真分析 | 第101-104页 |
7.5 Ser FR应用在异构网络架构中的讨论 | 第104-105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06-108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6-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