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汽车贸易园区的服务能力对商户入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3-15页
        1.2.1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7-31页
    2.1 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17-20页
        2.1.1 国外产业集聚研究第17页
        2.1.2 国内产业集聚研究第17-18页
        2.1.3 汽车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第18-20页
    2.2 能力理论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20-26页
        2.2.1 企业能力理论第20-21页
        2.2.2 服务能力理论第21-23页
        2.2.3 汽车贸易园区服务能力构成研究第23-26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26-31页
        2.3.1 理性行为理论第26-27页
        2.3.2 计划行为理论第27-28页
        2.3.3 感知价值理论第28-31页
第3章 概念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31-38页
    3.1 概念模型构建第31-34页
        3.1.1 模型建立的依据第31-33页
        3.1.2 模型框架的建立第33-34页
    3.2 研究变量概念界定第34页
    3.3 研究假设第34-38页
        3.3.1 感知服务能力三维度与入驻意愿的关系第35页
        3.3.2 感知物流服务与感知利益、感知风险的关系第35-36页
        3.3.3 感知知识服务与感知利益、感知风险的关系第36页
        3.3.4 感知金融服务与感知利益、感知风险的关系第36-37页
        3.3.5 感知利益、感知风险与入驻意愿的关系第37页
        3.3.6 感知利益、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第37-38页
第4章 研究方法设计及调研实施第38-45页
    4.1 量表设计第38-41页
        4.1.1 感知物流服务的测量第38页
        4.1.2 感知知识服务的测量第38-39页
        4.1.3 感知金融服务的测量第39页
        4.1.4 感知利益的测量第39-40页
        4.1.5 感知风险的测量第40-41页
        4.1.6 入驻意愿的测量第41页
    4.2 问卷设计与修正第41-44页
        4.2.1 问卷设计第41-42页
        4.2.2 问卷前测第42-44页
    4.3 数据收集第44-45页
第5章 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第45-59页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5页
    5.2 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5.3 信度效度检验第46-50页
        5.3.1 信度检验第46-48页
        5.3.2 效度检验第48-50页
    5.4 回归分析第50-58页
        5.4.1 感知服务能力三维度对入驻意愿的回归分析第50-51页
        5.4.2 感知服务能力三维度对感知利益的回归分析第51-52页
        5.4.3 感知服务能力三维度对感知风险的回归分析第52-53页
        5.4.4 感知利益与入驻意愿之间的回归分析第53-54页
        5.4.5 感知风险与入驻意愿之间的回归分析第54页
        5.4.6 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4-58页
    5.5 假设检验结果第58-59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9-64页
    6.1 研究结论第59-61页
        6.1.1 感知服务能力对感知利益影响的研究结论第59-60页
        6.1.2 感知服务能力对感知风险影响的研究结论第60页
        6.1.3 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入驻意愿的影响第60页
        6.1.4 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第60-61页
    6.2 研究对建设汽车贸易园区的管理启示第61-62页
        6.2.1 提高汽车贸易园区关键性的服务能力第61页
        6.2.2 提升商户感知利益,规避商户感知风险第61-62页
        6.2.3 促进汽车贸易园区主体与商户利益的协同发展第62页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片照明的三维多焦点光刺激显微成像系统研究
下一篇:APC理论在非营利组织评估中的应用--以参加苏州市第三届公益创投的80个组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