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文章结构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一 文章结构 | 第13页 |
二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概念及价值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提出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背景 | 第15-20页 |
一 政党分赃制 | 第15-17页 |
二 非正式行政程序之弊端 | 第17-18页 |
三 司法程序中的禁止单方接触原则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概念 | 第20-22页 |
一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定义 | 第20页 |
二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例外 | 第20-21页 |
三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适用的程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价值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在正式行政程序中的适用 | 第24-26页 |
第一节 正式行政裁决程序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的特点及缺陷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在非正式行政程序中的适用 | 第26-37页 |
第一节 非正式行政裁决程序 | 第26-28页 |
一 非正式行政裁决程序的概念 | 第26页 |
二 非正式行政裁决程序不适用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原因及保障措施 | 第26-28页 |
第二节 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 | 第28-30页 |
一 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的依据及必经程序 | 第28-29页 |
二 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的利弊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中的禁止单方接触原则 | 第30-37页 |
一 在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中允许单方接触的原因 | 第30-31页 |
二 禁止单方接触原则在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中适用的判例 | 第31-35页 |
三 如何在非正式行政规章制定程序中适用禁止单方接触原则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白宫的单方接触问题 | 第37-48页 |
第一节 白宫对行政机关决策的影响 | 第37-41页 |
一 免职权利 | 第37-38页 |
二 行政特权 | 第38-40页 |
三 白宫的审查权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斑点鹰案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禁止白宫单方接触的措施 | 第43-48页 |
一 国会采取的措施 | 第43-46页 |
二 司法审查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对构建我国行政程序中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启示 | 第48-54页 |
第一节 我国程序法中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现状及原因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单方接触对程序公平的危害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对构建我国禁止单方接触原则的建议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