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GIS和生态足迹的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以保定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相关研究概况第12-17页
        1.2.1 生态承载力研究第12-15页
        1.2.2 生态足迹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6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3页
        2.1.1 地理位置及气候第21-22页
        2.1.2 地貌条件第22页
        2.1.3 自然资源第22-23页
        2.1.4 环境保护第23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23-26页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规模第23-25页
        2.2.2 经济发展状况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传统生态足迹的方法保定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分析第26-47页
    3.1 参数选取第26-31页
    3.2 保定市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动态分析第31-40页
        3.2.1 生物资源账户生态足迹第31-35页
        3.2.2 能源资源账户生态足迹第35-37页
        3.2.3 2005-2012 年保定市生态足迹汇总第37-38页
        3.2.4 2005-2012 年保定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38-40页
    3.3 保定市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及分析第40-42页
        3.3.1 2005-2012 年保定市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第40-41页
        3.3.2 保定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第41-42页
    3.4 保定市生态安全评价第42-45页
        3.4.1 保定市生态赤字(盈余)计算及分析第42-43页
        3.4.2 保定市生态压力指数计算及分析第43-44页
        3.4.3 万元GDP生态足迹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基于GIS方法保定市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分析第47-60页
    4.1 数据收集及处理第47-49页
        4.1.1 MODIS产品收集第47页
        4.1.2 土地利用数据的收集第47页
        4.1.3 NPP数据的处理第47-48页
        4.1.4 土地利用数据的处理第48-49页
    4.2 保定市生态足迹的空间化研究第49-50页
        4.2.1 保定市每平方公里生态足迹的计算第49-50页
        4.2.2 保定市生态足迹的空间化第50页
    4.3 保定市生态承载力的空间计算与分析第50-53页
    4.4 保定市生态赤字的空间计算与分析第53-55页
    4.5 保定市生态压力指数的空间计算与分析第55-57页
    4.6 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的对比第57-58页
        4.6.1 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第57页
        4.6.2 生态赤字计算结果对比第57页
        4.6.3 生态压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对比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与讨论第60-61页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研究
下一篇:普钙生产中重金属的分布、对土壤影响及其减害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