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前言 | 第17-30页 |
1. 乳腺癌的流行状况 | 第17-18页 |
2. 效用理论 | 第18-21页 |
2.1 圣.彼得堡悖论(St.Petersberg Paradox) | 第20页 |
2.2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和最大期望效用理论 | 第20-21页 |
2.3 现代效用理论 | 第21页 |
3. 健康效用 | 第21-23页 |
4. 乳腺癌健康效用测量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4.1 国际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0-4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1-41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31-34页 |
3.2 调查工具及其评分方法 | 第34-38页 |
3.3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第38页 |
3.4 质量控制 | 第38-39页 |
3.5 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62页 |
1.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 | 第41-43页 |
2. EQ-5D-5L量表所测健康效用值分析 | 第43-48页 |
3. SF-6D量表所测健康效用值分析 | 第48-53页 |
4. 时间权衡法所测健康效用值分析 | 第53-58页 |
5. EQ-5D-5L量表、SF-6D量表与时间权衡法的比较 | 第58-62页 |
讨论 | 第62-68页 |
1. 关于EQ-5D-5L量表健康效用值的测量情况 | 第62-63页 |
2. 关于SF-6D量表健康效用值的测量情况 | 第63-64页 |
3. 关于时间权衡法健康效用值的测量情况 | 第64-65页 |
4. 各种测量方式之间的比较 | 第65-68页 |
创新性 | 第68页 |
局限性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1页 |
附录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