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硅系太阳能电池 | 第10-11页 |
1.2.1 硅系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11页 |
1.2.2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11页 |
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11-13页 |
1.3.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2-13页 |
1.4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 | 第13-18页 |
1.4.1 QDSC简介 | 第13页 |
1.4.2 QDS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4.3 光阳极 | 第14-15页 |
1.4.3.1 光阳极材料 | 第14-15页 |
1.4.3.2 光阳极形貌 | 第15页 |
1.4.4 量子点 | 第15-16页 |
1.4.4.1 量子点简介 | 第15-16页 |
1.4.4.2 量子点制备 | 第16页 |
1.4.5 电解液 | 第16-17页 |
1.4.6 对电极 | 第17-18页 |
1.4.6.1 对电极制备 | 第17页 |
1.4.6.2 对电极材料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 QDSC电池性能表征技术 | 第18-19页 |
1.5.1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 | 第18页 |
1.5.2 电流密度-电压曲线(J-V曲线) | 第18-19页 |
1.5.2.1 短路电流密度(Jsc) | 第18-19页 |
1.5.2.2 开路电压(Voc) | 第19页 |
1.5.2.3 填充因子(FF) | 第19页 |
1.5.2.4 光电转化效率(PCE/η) | 第19页 |
1.6 选题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实验表征方法 | 第21-24页 |
2.1 实验试剂和原料 | 第21-22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2.3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22-24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22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23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3页 |
2.3.4 电化学阻抗 | 第23页 |
2.3.5 塔菲尔极化曲线 | 第23页 |
2.3.6 电流-电压曲线 | 第23-24页 |
第3章 一维棒状ZnO的合成及应用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3.2.1 ZnO生长原理 | 第24页 |
3.2.2 棒状ZnO的制备 | 第24-25页 |
3.2.3 量子点的吸附 | 第25-26页 |
3.2.4 对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3.2.5 电池的组装 | 第2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3.3.1 ZnO的表征及在QDSC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3.3.1.1 ZnO的表征 | 第26-27页 |
3.3.1.2 不同厚度ZnO的表征 | 第27-29页 |
3.3.2 CdS量子点的吸附及表征 | 第29-30页 |
3.3.3 不同厚度ZnO在QDSC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球形硫化物的合成及在QDSC中的应用 | 第33-47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4.2.1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合成及反应机理 | 第33-34页 |
4.2.1.1 FeS_2的合成 | 第33页 |
4.2.1.2 Co_9S_8的合成 | 第33页 |
4.2.1.3 NiS的合成 | 第33-34页 |
4.2.1.4 CuS的合成 | 第34页 |
4.2.1.5 ZnS的合成 | 第34页 |
4.2.2 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4.2.3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的组装 | 第35页 |
4.2.4 光阳极的制备 | 第3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4.3.1 过渡金属球形硫化物的表征 | 第35-40页 |
4.3.1.1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XRD表征 | 第35-37页 |
4.3.1.2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表面分析(XPS)表征 | 第37-38页 |
4.3.1.3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SEM表征 | 第38-40页 |
4.3.1.3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TEM、HRTEM表征 | 第40页 |
4.3.2 过渡金属硫化物在QDSC中的应用 | 第40-46页 |
4.3.2.1 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电极效率(J-V)测试 | 第40-42页 |
4.3.2.2 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电极阻抗(EIS)测试 | 第42-45页 |
4.3.2.3 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电极塔菲尔极化曲线测试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