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表面力仪的贻贝足丝蛋白粘附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7页
        1.2.1 氢键第17-18页
        1.2.2 金属离子配位作用第18-21页
        1.2.3 疏水引力第21-22页
        1.2.4 多巴氧化及多巴醌介导的相互作用第22-25页
        1.2.5 相互作用第25-26页
        1.2.6 其他因素第26-2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表面间相互作用测量方法—表面力仪(SFA)第30-46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SFA测力原理第31-38页
        2.2.1 法向力测量第31-33页
        2.2.2 基于多光束干涉的表面间距测量第33-37页
        2.2.3 表面曲率半径测量第37-38页
    2.3 SFA 2000系统第38-43页
        2.3.1 表面间距控制第39-42页
        2.3.2 弹性系数测量第42-43页
    2.4 云母表面制备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贻贝足丝蛋白Mfp-5的粘附机理第46-64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3.2.1 Mfp-5萃取与提纯第47-48页
        3.2.2 SFA配置第48-50页
    3.3 实验结果第50-56页
        3.3.1 Mfp-5与云母的粘附力第50-51页
        3.3.2 Mfp-5与Mfp-5的内聚力第51-52页
        3.3.3 环境pH值和离子强度对粘附的影响第52-55页
        3.3.4 高碘酸盐氧化多巴对粘附的影响第55-56页
        3.3.5 Mfp-5与Mfp-3的粘附力第56页
    3.4 结果讨论第56-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贻贝足丝蛋白与有机表面的粘附机理第64-78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4.2.1 贻贝足丝蛋白提纯第65页
        4.2.2 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制备第65-66页
        4.2.3 SFA配置第66-67页
    4.3 实验结果第67-72页
    4.4 结果讨论第72-76页
        4.4.1 贻贝足丝蛋白的拥挤效应第72-73页
        4.4.2 贻贝足丝蛋白与CH3-SAM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第73-75页
        4.4.3 贻贝足丝蛋白与OH-SAM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多巴-硼酸盐配合物在贻贝足丝蛋白粘附中的作用机制第78-94页
    5.1 引言第78-80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0-81页
        5.2.1 贻贝足丝蛋白提纯及SFA配置第80页
        5.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80-81页
        5.2.3 二次离子质谱和光学显微镜第81页
    5.3 实验结果第81-89页
        5.3.1 硼酸盐对Mfp-5粘附的影响第81-86页
        5.3.2 多巴-硼酸盐配合物的解离第86-89页
    5.4 结果讨论第89-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8页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94-96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96页
    6.3 未来工作展望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导向研究
下一篇:交传中的压缩现象及其实现方法